回顧台灣推動運具電動化的歷史,早在1979年修正《貨物稅條例》時,政府為了鼓勵民眾使用電動運具,就已經將電動運具的貨物稅減半,從此開始一系列推動、輔導、補助的計畫。直到2022年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確立台灣運具電動化的發展方向與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不只是中央各部會與地方政府持續推出相關輔導與補助政策,協助民眾減少油電銜接的成本。產業界也陸續研發最新技術,在產品線上推陳出新,提供民眾在運具電動化中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無論是政府部門或產業界,均累積了許多寶貴的實務經驗。
因此,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於4月29日共同舉辦「第三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洞見電動化十年新賽局」,邀請中央、地方與產業界的領袖代表,分享推動運具電動化的經驗與展望,匯集台灣強大的電動運具發展潛能及未來策略。
本次論壇邀請到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出席致詞,副院長在致詞表示,發展電動機車除了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外,將協助相關產業轉型,形成供應鏈、打開外銷市場,成為台灣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
這段話,在會後引起產業界的正面回響,以下我們就論壇的精彩發言回顧,並探討為何電動機車是重要的減碳推動力,更是智慧移動產業的領先者。
提高運具電動化誘因,加速達成淨零目標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時針對2050淨零路徑表示,目前台灣的電動機車總占比約5%(編按,2023年電動機車新售比9.1%),距離2030新售比目標35%還需要很大的努力,除了空污抵換、電動機車及充換電站的補助,政府也在研議電動機車的資費補貼,提高國人轉換使用電動機車的動機。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在交通部門減碳方面,政府大力推動大眾運輸工具,但私人運具數量仍在成長,因此應轉換推動方向,朝私人運具電動化推廣。劉副市長更點出,中央政府在2020年一度補助七期燃油機車,當年新北市就堅持只補助電動機車。未來新北市會持續鼓勵私人運具電動化,推動資費補助,以鼓勵願意在減碳路上走在前面的民眾。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強調,智慧移動產業的發展與碳權息息相關,對高雄而言,積極抓住淨零契機,透過扶持智慧移動產業發展來支持更多產業共同成長,是一條必然道路。高雄市更推出MeNGo平台,將電動機車的減碳效益記載為碳權,發行成綠色債券,鼓勵企業轉換成電動機車,也可能獲得可交易的碳權,並鼓勵企業與組織更積極透過運具進行減碳
從以上三位政府部門官員的發言可看出,以政策鼓勵民眾與企業使用電動運具,建立轉用電動運具的交通習慣,仍是推動運具電動化的主要動力。且電動運具所減少的碳權,可以轉化為企業減碳需求,以公私協力的方式,加速達成國家的淨零目標。
電動機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出「電動機車+X」產業鏈模式
本次論壇中,另一個值得重視的議題是:電動機車創造出的「電動機車+X」產業鏈模式。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指出,奠基在台灣ICT產業的優勢,智慧移動產業可積極發展「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協助既有產業的轉型調適,逐步形成供應鏈、打開外銷市場,不僅有助台灣交通的智慧轉型,並將帶動更多投資,讓智慧移動產業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
SMAT理事長邱俊榮表示,在產業齊心努力下,2023年電動機車供應鏈已超過兩兆元的產值,未來在國家政策規劃健全的幫助下,可以創造出一個高產值、高附加價值、高就業的產業鏈,產值更可望再擴張一倍,達到近四兆元規模,前景相當看好。
SMAT將持續針對提高民眾購車補助、平衡電動機車的使用成本、協助傳統車行公正轉型的「333政策」進行倡議,爭取各界的支持。相信在產、官、學攜手努力下,運具電動化可以更加穩健發展,成為台灣淨零轉型與新創經濟的一大推力。
在產業界方面,Gogoro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認為,台灣電動運具產業界正努力做到產品性能「超」乎期待、產品價格「超」越滿足,加上穩定的政策環境,優質的產品體驗、合理的購買價格,與台灣成熟的ICT產業,未來可將「智慧移動」定位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把智慧移動產業打造為「護台群山」。
同時,姜總經理建議,台灣應參考韓國文化立國的成功經驗,為產業訂定核心的價值,將智慧移動定為台灣產業一個核心的上位政策,積極發展。
起而行綠能營運長兼充壩總經理王建文表示,推動電動運具化的關鍵是政策,除了目前的補助政策,在淨零的趨勢下,電動商用車、電動計程車具有龐大的需求,都會是未來的政策重點。有了載具跟基礎設施,綠色生活圈的概念才能融入在民眾的生活當中。
SMAT秘書長郭錦程指出,在國發會負責任的制定政策目標後,更需要的是各相關部會展現出「執行力」。未來無論在提高民眾的購車補助、降低電動機車的使用成本、協助傳統車行公正轉型等各方面,相關部會必須透過執行力展現施政決心,進而推動社會共同朝向目標邁進。
結語
在台灣優良的產業基礎上,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淨零供應鏈,是台灣未來在淨零轉型以及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要道路。台灣要如何面對2050淨零轉型減碳壓力與經濟挑戰,從產業界的觀點來看,穩定的政策支持、完善的使用環境、優良的產品品質,是推動運具電動化以及建立智慧移動城市的必要條件。
政府部門與產業界也都同意,藉由政府的政策支持,讓智慧移動產業成為台灣下階段的重點產業,將是台灣面對運具電動化挑戰的關鍵重點與契機。台灣要成為國際淨零轉型的典範,台灣要抓住淨零經濟契機,這是產業界對政府的期待,也是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