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餐飲業在疫情期間大受打擊,猝不及防的環境變化,不但讓林群倫萌生轉行念頭,更讓他發現,能順應大環境趨勢發展的職涯規劃,和認真打拚的工作態度一樣重要。
疫情期間跳槽,投入新產業
「會踏入機車維修產業純粹是偶然,」林群倫回想,當初看到電動機車維修技師的徵才訊息,心中出現的是科技、電動運具、智慧城市等充滿未來願景的關鍵字。因此,雖然電動機車產業與餐飲業毫無關聯,但評估自己還年輕,可以從零開始學習一技之長,加上電動機車產業是政府力推的未來趨勢,錢途大好,便毅然決然踏入電動機車藍海。
身旁的朋友普遍對電動機車的印象有些陌生,卻又充滿好奇,讓林群倫內心知道,「這就是潛力可期、值得投入的新產業」!
林群倫從零開始,成功轉戰電動車維修技師。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技之長和消費市場,機車服務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即使疫情間也不受影響,具備剛性需求,」林群倫一點也沒誇大,截至2024年三月底,全台機車登記數量已超過1,456萬輛,平均不到兩人就擁有一輛機車;超高比例的私人運具、坐落於大街小巷的機車行,在世界各國都屬罕見。
林群倫投入市場前也進行調查,發現台南有將近140萬輛機車,只要其中三成轉換為電動機車,就有超過40萬位車主需要取得維修服務;和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相比,這真是一片藍海。
加盟品牌大數據助攻,精準選點創高營收
從受僱擔任維修技師到自己創業當老闆,林群倫憑藉的不僅是一股「憨膽」,開店要考慮的事情包山包海,從門市選址、機台設備、進料、原廠技術的取得都是學問,「還好,有完善的後勤系統幫助我順利踏出創業第一步!」
林群倫說的,是Gogoro獨家研發的「熱區指數」系統:以大數據分析Gogoro既有門市覆蓋範圍、GoStation電池交換站分佈、GoShare租借熱區等內部參數,以及交通狀況、人口密度等外部參數,計算出如何把店開在車主最需要的地方,建立綿密的電車服務網絡。
林群倫雄心勃勃地表示,投入Gogoro社區店三個月,不僅每個月業績都達標,甚至已開始籌備拓展第二家店。
「有朋友說我運氣很好,半路出家也能做出成績,」他說,「但我心裡有底,投資趨勢比埋頭苦幹更重要,連傳統油車大廠都紛紛推出電車,就知道電動機車必定是未來趨勢。」
擔心市場規模不足,同業觀望
有著里長伯性格的林群倫,談到電動機車商機毫不藏私。回想當初從學徒到自己開業,前老闆也是大方給予祝福和建議,完全不擔心競爭對手增加,「台灣是機車王國,還有1,300多萬台燃油機車尚未汰換,絕對夠大家一起賺」。
林群倫自我期許,要成為淨零轉型推手與第一線服務先鋒。「有些騎燃油車騎了十幾年的客人,因為我們的推薦換成電動機車,發現騎乘經驗非常好,特地帶親朋好友一起來換車,」他自豪表示,「每多一個騎士改乘電動機車,都是對減碳、改善空污的直接貢獻!」
然而,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全國傳統機車行從業人員調查」發現,超過五成以上業者顧慮「電動機車總數不足無法支撐維修能量」,林群倫坦言「許多同業還在觀望」。現階段,台南市電動機車約6.3萬輛、機車行400多家,市場尚有獲利空間,但要達成2040年電動機車新售比100%,政府還需要更加把勁。
林群倫呼籲主管機關,從消費者新購及電池資費補助、車行銷售獎勵金等多元管道著手,「台南市政府做的這麼多、這麼好,反而凸顯中央應該還有發揮的空間。」他認為,只有政府妥善運用資源,引導民眾朝友善環境的消費行為轉變,才能讓更多傳統機車行放心加入轉型的行列。
期盼更多政策誘因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碳排路徑」,針對「電動機車新售比」訂定的目標為:2030年35%、2035年70%、2040年100%;但2023年新售機車87萬輛,電動機車銷量不到八萬輛,占比只有9.2%,離目標還有一大段差距。
因此,SMAT長期倡議「三三三政策」,呼籲經濟部提供機車行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每輛3,000元,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民眾補助每輛3,000元,交通部補助使用者電池資費每月300元。
全心投入機車維修的林群倫深感認同,「主管機關應該提出更多誘因。很多民眾對電動機車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如果因為政府投入幾萬塊的經費,成功讓民眾愛上無碳運具,對於環境永續、社會進步、產業轉型都是非常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