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發會在今年3月已經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除了中央政策之外,六個直轄市,台北提出「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以及「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新北與桃園也陸續公佈「城市淨零路徑圖」。而近三個月,台中、台南、高雄也分別公布淨零路徑,高雄更同時提出「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確立了六都對淨零排放的重視。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將六都已公開的淨零路徑及相關自治條例內容,進行差異比較及整理,列出六都各擅勝場的部分,希望讓更多關注運具電動化及淨零排放的讀者能輕鬆了解,也盼望六都地方政府可以相互參考,以良性競爭的方式,提出更好的淨零對策及運具電動化的執行政策。
減碳時程:台北、桃園最積極,台南階段性目標最明確
在整體減碳目標的規劃上,六都均提出2030年減碳30%(或以上)的目標,其中台北與桃園最為積極,分別在「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與桃園市淨零路徑中提出2030年減碳40%的進步指標,是短期目標裡最積極的城市。台南則在市政會議專案報告中提出自2022年起,逐年減少5%排放量的明確階段性目標。
度 |
減碳目標 |
城市 |
2030年 |
減碳40% |
台北、桃園 |
減碳30% |
新北、台中、台南、高雄 |
|
2040年 |
減碳65% |
台北、台中、台南 |
2050年 |
達成100%淨零目標 |
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 |
*減碳比較基準為2005年;資料來源:各縣市政府,SMAT整理 |
在運具電動化的時程部分,為加速運具電動化,減少運輸部門排碳量,六都均在淨零路徑與法規條文中,將運具電動化的工作列入各階段目標。
時程 |
城市 |
運具電動化具體作法 |
2030年前 |
台北 |
2023年公務機車全面電動化 |
新北 |
2025年禁購燃油公務機車 |
|
高雄 |
2026年電動機車總數占比10% |
|
2030年 |
台北 |
全市電動機車總數比30% 市區公車/公務汽車全面電動化 |
新北 |
禁購燃油公務汽車,公務機車/公車全面電動化 |
|
桃園 |
完成公務車輛及客運全面電動化 |
|
台中 |
公車全面電動化,公務機車全面電動化 |
|
台南 |
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
|
高雄 |
電動機車總數比15%,公車及公務機車全面電動化 |
|
2035年 |
新北 |
禁售燃油機車,公務汽車全面電動化 |
2040年 |
台北 |
私有運具總數比50%電動化 |
新北 |
禁售燃油車、小客車、小貨車,物流業全面電動化 |
|
台中 |
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 |
|
高雄 |
電動機車總數占比50%,公務汽車全面電動化 |
|
2050年 |
台北 |
私有運具總數比95%電動化 |
新北 |
禁售燃油大貨車特種車 |
|
台中 |
私有運具總數比95%電動化 |
|
高雄 |
電動汽(機)車總數比95% |
|
資料來源:各縣市政府,SMAT整理 |
上表二盤點了六都運具電動化時程,我們從中彙整了特色如下:
- 公務車輛電動化:台北、桃園進度最快
在公務車輛的電動化部分,主要透過政府採購即可逐步汰換燃油公務車輛,因此對各地政府來說,屬於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其中台北及桃園在2030即預計達到公車及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屬於規劃進度最快的直轄市,而六都整體則在2040年能夠全面達到公務車輛電動化。
- 私人運具電動化:高雄率先以「總比例」進行控管
在私人運具電動化方面,因關係到各地的交通環境、大眾運輸普及度、市民交通習慣等等因素,六都各自提出不同的進度與路徑。在2050最終目標的設定中,台北、台中、高雄各自列出電動私人運具或電動汽機車總數95%的目標,屬於目標設定最明確的市府。而高雄更提出從2026年電動機車「總比例」10%的任務目標,並逐步成長,是六都當中率先納入總量思維的城市。
- 禁購禁售模式:新北市唯一提出
新北則是以不同於其他五都的模式,以逐步制定公部門禁購燃油公務車、民間禁售燃油車的方式,期望達到2050年新北市公私部門各型運具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 電動運具友善環境:台北市2050年全市低碳交通區
在電動運具友善環境的部分,六都均有規畫電動運具充電設施與停車優惠的方案,至於在台灣屬於新興觀念的「低碳交通區」,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均有規劃低碳交通區或低碳示範社區,其中台北市規劃於2050年將全市規劃為低碳交通區,屬於相當先進的規劃。
台北 |
|
新北 |
規劃八里淨零碳示範區 |
桃園 |
|
台中 |
|
台南 |
|
高雄 |
|
資料來源:各縣市政府,SMAT整理 |
運具電動化時程:各都應更積極設定目標
最後,我們就國發會所公佈的運具電動化時程作為比較的基準,檢視六都運具電動化的積極度與目標設定。
如前所述,公務車輛的電動化屬於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六都多數在2030年與國發會的時程一致。但對於電動運具市售比的目標,各都並無一致的時程,並且以不同的形式設定目標。
例如,電動機車總數、私人運具總數、禁售燃油車等等。但整體來說,六都將運具電動化的最終目標設定在2050年,與國發會2040年電動汽機車市售比100%的目標有一段差距,較為接近的是新北市以禁售的形式設定在2040年禁售燃油機車與汽車。這部分來說,各都在運具電動化的積極度與目標設定仍有改進的空間。
推動台灣永續發展:政策重在落實
政策或法規的制定,重在落實,尤其從今年到2050年的這段時間,如何制定階段性目標,定時管考,並視進度調整政策,是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建議各地政府在公佈目標的同時,應同步制定管考工作,並定期公布各項進度,包括減碳百分比進度,運具電動化進度等等。
以直轄市長每四年一任期來說,建議以二年或至少四年公布一次進度,以供社會大眾瞭解推動情形,並作為該次任期的政績檢視參考。
六都作為直轄市,應該有更進步的作為,訂定比國發會2040年電動汽機車市售比100%更提早達標的時程,使六都成為運具電動化的「資優城市」。而除了設定目標之外,實務上也需要加強並持續鼓勵運具電動化的政策,例如台北市目前一次將補助方案規畫至2023年,相信必有助於運具電動化的長期推動。
同時,建議可以參考國外地方政府的鼓勵政策,例如東京都足立區將購車補助從一般民眾擴展到中小企業、法人機構等,均有助於運具電動化在地方上的推動。
台灣地狹人稠,各區域相鄰縣市其實是共同生活圈,任何改變均會互相影響。六都可以有更完整、更創新、更友善的運具電動化政策,就區域甚至全國來說具有一定的指標意義。對於全國共同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無論是實務上,或公民意識的推動上,都會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