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政策資料

新內閣若想減少空污打造健康台灣,「運具電動化」是必打的一張牌

新任總統賴清德是台灣首位醫生總統,而在賴總統的就職演說中,表示將用自己的醫師專業,打造更健康的台灣,集結各方力量,打擊癌症,並確保健保永續經營,讓國人活得長壽又健康,讓各界都十分期待與關注賴總統內閣將如何實踐「健康台灣」。

針對如何打造「健康台灣」,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在此提出建言,將燃油機車汰換為電動機車,將是提升國民健康的重要武器!

根據衛福部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第一名為惡性腫瘤(癌症),國健署也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癌王為肺癌,擠下了長年冠軍的大腸癌。肺癌權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現在肺癌已是台灣的國病。

為什麼台灣的肺癌問題這麼嚴重?相較於歐美多為吸菸人口罹患肺癌,台灣的肺癌主要是因「基因」與「環境」影響;華人的基因容易受到外來致癌原的傷害,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而環境中的空污,除了發電廠這類的固定物染源外,其實燃油車排放廢氣產生的移動污染源,也是引起肺癌發生的重要因子。

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於5月13日公布為期8年的空污與健康關係的研究計畫,該研究分析2007年至2017年台灣的空氣品質與各項疾病的死亡率關係,並發現這十年間PM2.5數據下降了10.23µg/m³,除了直接影響肺癌與肺阻塞死亡率都下降外,心臟病與中風的死亡率也都下降了6%以上,表示改善空氣污染能促進整體的國民健康狀態。

 

PM2.5

肺癌死亡率

肺阻塞死亡率

缺血型心臟病死亡率

中風死亡率

2007

31.70µg/m³

26.11%

26.66%

26.53%

39.12%

2017

21.47µg/m³

21.85%

19.75%

19.97%

31.81%

十年減少程度

10.23µg/m³

4.26%

6.91%

6.56%

7.31%

資料來源:SMAT整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計畫《細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2015-2018)》、《空污危害與健康防護之防制新策略(2020-2023)》

另外,中研院研究員詹大千團隊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研究,分析台北市2010年至2016年間,超過萬人的健檢資料,結合空污與交通噪音數據與心臟病、糖尿病、三高與中風等代謝症候群關係。

研究發現,人體若同時暴露於空污跟噪音,會大幅度提高代謝症候群風險發生率。若每天平均暴露在聲音67.77分貝以上、空氣PM2.5濃度19.78µg/m³以上環境者,空污引起的代謝症候群風險會提升4倍,噪音引起的風險約提升2倍,若同時受到噪音與空污的影響,風險又會比單純受空污影響高出約莫3%。

因此,這份研究的結論也提到,應該改善城市的廢氣排放與交通噪音,鼓勵公共交通和電動運具,來減少交通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

各部會齊心投入,關注運具電動化可以有效打造「健康台灣」

在5月22日,新任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進行第一次業務報告時,針對上任後如何改善空污問題,彭啟明多次表示除了固定污染源外,汽機車廢氣的移動污染源也是需要解決的重點,因此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會是未來的施政方向。在面對可以有效解決交通空污與噪音的電動機車進度落後現況,彭啟明更直言表示,目前對於民眾的誘因仍不夠,跨部會應該要共同來合作推動。

在推動運具電動化時,多數時間大家著重在電動運具的減碳效益,但因電動運具無廢氣排放且低噪音的特性,可以根本性解決呼吸道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的誘發因子,促進台灣全體國民的健康,從環境面達到「健康台灣」的願景。

運具電動化主責單位為交通部,但該項政策的正面效益卻是擴散到衛福部負責的疾病防治,環境部負責的空品改善,讓國民健康餘命提升,也因應台灣快速的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得以提升與維持健康的勞動人口數,保持國家勞動力與財政的穩定性。

為達成降低台灣人的不健康餘命,與癌症死亡率下降1/3的願景,「健康台灣」為新任總統賴清德的施政重點,他表示將通過「健康憲章」,國家未來所提出的建設或政策,都應以促進國人的健康為最高原則。在眾人將目光都看向疾病篩檢年齡放寬、再生能源建設,與醫院點值分配時,應該花點時間關注運具電動化,一個既有的政策,卻讓各部會的問題都可以從中解決,只要各部會新任的閣員們一起多出點力,便可以有效打造「健康台灣」。

電動運具推行不走回頭路,新內閣政策支持不可落後世界

電動機車已獲得政府認可,在淨零轉型路徑中可扮演重要角色。SMAT近期舉辦「運具轉型有共識,AI內閣快落實」記者會,公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七成以上的立法委員認為電動機車推動目的為環境永續(60.7%)與淨零轉型(60.7%),並有五成以上(54.1%)的立法委員認為電動運具推動的目的涵蓋空污防治。

中秋連續假期第2天,國道3號19日上午湧現車潮,三
鶯交流道南下路段出現塞車的情形,車輛嚴重回堵。
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0年9月19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同一份調查報告中,有七成以上(70.5%)的立法委員認為台灣電動運具政策落後世界各國,且有超過九成(93.4%)的立委支持推動電動運具發展,顯示推動電動運具發展已是朝野共識,將成為新任內閣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工作重點。

展望未來,政府必須加強推動電動機車、運具電動化的力道,以展現實現淨零目標的決心,更是實踐健康台灣的助力。在「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除了交通部、環境部、經濟部之外,衛福部、國科會都有各自應承擔的目標與任務,結合主掌淨零排放總目標的國發會,「AI內閣」的相關部會要各司其職,多管齊下,方能克盡其功。

政策重於實踐,台灣的運具電動化的進程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除了讓台灣成為面對氣候變遷的新典範,更是從環境作為基礎打造健康台灣。我們期待新任內閣上任後,可以在民意、朝野各界、產業界的支持下,大刀闊斧為台灣的淨零、健康、環境開展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