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政策資料

「五大信賴產業」的起點:電動機車如何帶動AI與次世代通訊產業發展?

今年(2024)5月20日,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國家將發展「五大信賴產業」,也就是半導體、人工智慧、軍事工業、安全監控與次世代通訊等產業,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掌握時機,持續壯大台灣的科技與經濟。在7月15日,行政院更宣布將籌組「經濟發展委員會」,將「五大信賴產業」列為重點項目,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帶動百工百業發展。

乍看之下,「五大信賴產業」與電動機車的發展並無相關,然而事實正好相反。電動運具的推動除了符合淨零碳排以及健康台灣的願景外,電動運具發展的創新技術將帶領台灣「人工智慧」與「次世代通訊」產業前進。

有別於傳統燃油機車,電動機車能夠與資訊及通訊技術(ICT)產業結合,發展車聯網、物聯網,並導入AI技術,成為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長期倡議的「333政策」,更能成為「五大信賴產業」的發展重要推力。

信賴產業結合電動機車,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根基

台灣的ICT產業居全球關鍵地位,更是國家經濟實力能夠立足世界的根本。在這個優勢上,台灣應發展ICT技術與其他產業結合的應用技術。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正是完美範例。

工研院說明,車聯網為一種車輛聯網的科技,搭配感測、無線通訊、網路、數據處理、自動控制等技術,實現整車資訊與行動網路串聯,以車內網、車際網、車載行動網際網路為基礎,透過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術,以實現智慧化交通管理、車輛智慧化控制及智慧動態資訊服務等。

依交通部公路局統計,台灣機車總數約1455萬台,若全數機車皆為電動機車,結合車聯網技術後,將化身為千萬台的移動型聯網基地台。

騎士在騎乘時,電動機車得以接收道路資訊、偵測充換電站、認識騎士騎乘習慣,並將數據回傳至智慧交通資料庫,讓運算電腦可以了解道路情況,如交通號誌、行人與車況,運算電池里程數並顯示更換提醒,學習騎乘方式提供最佳路線選項,並回傳資訊至電動機車,協助騎士騎乘反應,避免哩程焦慮,並提升通勤效率,讓電動機車成為智慧交通關鍵的資料輸入輸出平台。

要邁向智慧城市,缺少不了物聯網技術。依據麥肯錫公司的解釋,物聯網的定義為,將實體世界所有物品數位化,轉換成虛擬數據,並串連在網路上。台大謝依芸老師寫到,退役的電動機車電池更可做為其他工業、家庭、道路的電力使用等。導入物聯網技術後,更可以偵測電網電力供給情況,智慧供電與充電,可以達到智慧儲能與平衡電網的功用。

在電動機車結合聯網技術後,AI技術就是進一步通往智慧交通與安全移動的關鍵。前面提到,車聯網技術使得每一台在路上奔馳的電動機車都成了聯網基地台,將接收到的即時的路況與車況資訊傳至運算電腦中,AI將判讀收集的大數據,促進智慧交通與安全移動。

舉例來說,在車流極少的公路上,騎士騎乘速度若低於最低限速且偏離車道,AI將依據過去電車回傳至電腦的資料來判斷,騎士是否有疲勞駕駛或分心的情況,並即時提醒或通報附近的道安單位,提升安全移動,達成「零死亡(Vision Zero)」道安願景。

此外,聯網與AI技術結合後,運用至充電型電動機車,將協助檢測電池情況,若有異狀將立即停止充電,防止意外;換電型機車則可以利用換電系統的電池來偵測電車的情況,如電動機車是否是贓車,並項通報執法單位發出贓車換電警告等等。

總結來說,電動機車與「次世代通訊」、「人工智慧」兩大產業的結合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透過AI與聯網技術,電動機車將成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串連能源、交通、通訊等現代城市生活的需求,並大幅減少交通意外、城市犯罪等外部成本。

「333政策」成為信賴產業的發展動能

SMAT長期呼籲政府進行跨部門協作,並推動「333政策」,也就是「車行銷售獎勵金3000元、電動機車新購補助3000元、電池資費補助300元」,以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對賴政府將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333政策」也將扮演重要的推進力。

「機車行銷售獎勵金3000元」的目標為幫助機車行在運具電動化的趨勢中能平穩轉換,實踐公正轉型的理念。而在SMAT於六都舉辦的機車產業共好會中,許多從燃油機車行轉型為電動機車行的業主表示,願意轉型的動機多半為電動機車與高科技的關聯。電動機車的維修模式跳脫傳統機車維修框架,機車行從業人員未來將從檢修尾氣排放,變成檢測電動機車的資訊傳遞、接收是否正常運算,維修工作也邁向智慧化、科技化。

在「電動機車新購補助3000元」的方面,電動機車在空污改善與減少碳排上,本來便具有正面效益外,加上聯網與AI應用後,電動機車可望進一步提升減碳降污的功能。

未來,電動機車將作為智慧城市的偵測器,可即時探測道路的空氣污染如PM2.5、臭氧等污染物質,並回傳智慧城市的運算電腦進行即時的空污預警及評估。因此,「電動機車新購3000元」不只能促進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也能夠幫助智慧城市完善道路空氣偵測系統,幫助環境部更精準地掌握城市實際的空氣品質狀況,在空污改設施政上更對症下藥。

最後,在「電池資費補助300元」的部分,延續上述智慧城市的勾畫,電動機車將作為智慧城市資訊接收的載體,化為空氣品質偵測器、道路資料傳遞平台、安全移動交通運具,以及智慧儲能供應端。電動機車的使用者等於是智慧城市的資料提供者,協助智慧城市的AI系統學習,而提供電池資費補助除了能降低電動機車的持有成本,提升民眾的使用意願外,更應被視為發展智慧城市的投資,增加構築智慧城市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333政策」搭配賴總統所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中的「次世代通訊」與「人工智慧」產業,將擴大ICT產業與人才規模,精準掌握空氣環境品質,驅動智慧城市的建立,為台灣社會帶來更智慧、更永續、更安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