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淨零碳排強勢來襲! 電動運具成國家級產業戰略
疫情期間,使用電動運具也一起加入減緩疫情衝擊的行列! 相較於一般大眾運輸,如捷運、公車客運,多數民眾選擇私人的交通運具來減少與人接觸的可能性。現在更多了共享電動運具的使用,也可以達成同樣的效果,在妥善的消毒作業下,也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媒體報導指出,國內電動運具共享業者,包含GoShare、WeMo、iRent等品牌,均提高車輛消毒作業的頻率,同時增加可拋棄式衛生帽套的補充...
疫情期間,使用電動運具也一起加入減緩疫情衝擊的行列! 相較於一般大眾運輸,如捷運、公車客運,多數民眾選擇私人的交通運具來減少與人接觸的可能性。現在更多了共享電動運具的使用,也可以達成同樣的效果,在妥善的消毒作業下,也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媒體報導指出,國內電動運具共享業者,包含GoShare、WeMo、iRent等品牌,均提高車輛消毒作業的頻率,同時增加可拋棄式衛生帽套的補充...
一、全球熱門關鍵字:淨零排放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於今年四月份的民調發現,民眾對於淨零排放的全球趨勢與政策普遍認知不足,高達77.5%的民眾完全不知道國際上淨零排放的資訊,而75.7%的民眾也對於國內自主宣告於2050年碳排放要減少到基準年(2005)的一半,完全不了解,顯見政策與民眾認知存在有相當大的落差。 然而無分國內外,淨零排放早已成為全球媒體熱議的關鍵字。 就在今年6月,...
今年5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指出,在全球平均溫度增加不超過攝氏1.5度的前提下,有三大領域必須徹底轉型,才能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分別是能源生產、交通運輸與消費方式。 先前我們曾分別向大家介紹過美國與日本是如何應對全球淨零轉型的挑戰,而在歐盟,7月中旬所宣布的Fit for 55 package(下稱55套案)內容涵蓋大量...
今年初,環保署已對外宣示「2022年開始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台灣總算將擺脫全世界唯一補貼油車國家的稱號,讓許久停滯不前的電動機車政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儘管如此,台灣運具電動化之路相較其他先進國家(如英國、挪威、德國等)仍有很大一段路要走,「減碳」、「淨零排放」、「禁售燃油車」等議題在國際上如火如荼的推動,而台灣民眾對相關議題究竟抱持什麼看法也值得深入討論。協會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前夕...
台北市政府在今年2月4日召開電動運具促進計畫記者會,宣布今年起至2023年,每年將投入1.56億元補助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加碼補助9000元,合併中央政策計算,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補助1.9萬元,目標要在2023年電動機車占比達12%以上。 究竟運輸工具、電動機車在節能減碳、降低空汙的政策討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智慧運輸又為何被喻為是下個世代交通轉型的重要契機?台灣的政策框架、主管機關是否...
2020年是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一年,最大的困境並不來自於疫情對產業的傷害,而是環保署錯誤的油電平權政策,導致一連串對產業綠色轉型的重大打擊。11月上旬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衛環委員會直指問題的核心:電動機車明顯比七期燃油機車乾淨,卻給予相同的補助金額,最終導致補助方案「搞出一堆燃油機車」,電動機車銷售量大跌。 經濟部補助電動車輛的遠見 早在民國98年,為鼓勵電動機車的研發與量產,擴大市場規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