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Column

關鍵評論網 專欄

智慧移動大未來─2030年電動機車產業之展望

作者:

文: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

 

COVID-19的肆虐讓全球產業大萎縮,傳統汽機車也無法倖免,但電動汽機車卻成為少數在這一波頹勢中逆勢成長的產業,不只顯示世界各國都朝向運具電動化的方向發展,更顯示綠色經濟的興起,台灣的智慧移動產業又該如何因應?

 

電動機車製造業,產值上看2.1兆元

 

以製造業的角度分析,傳統的油車有六大系統,電動機車承繼再加四大系統:車用智慧控制系統、電動機系統、電池系統、充電系統。台灣本就具有傳統汽機車零組件及製造業的優勢,2019年電動機車的上游零組件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帶動上游基礎材料工業發展的影響深遠。目前台灣機車及機車零組件年產值約1.4兆元,若能再加入電動機車相關的製造業,可望強勢帶動經濟動能,讓年產值未來超越2.1兆元。

 

目前台灣自製的燃油汽車生產核心技術僅能仰賴進口,像引擎長年來無法達到自製的目標。而電動機車的興起,能夠帶領台灣跨過燃油車階段,擺脫過去只有組裝、代工形象,直接拓展藍海市場。未來台灣不再只是主張代工而是強調研發與創意,展現新時代中應有的新創能量。電動機車加入電子配備,載入ICT與聯網功能,已是邁向跨產業合作的工業4.0模式,結合自動化、電動化、產業數位化等目標,台灣可運用已具備的電子零組件技術優勢,不僅帶動台灣車輛製造業產業升級,更是我國電子產業、機車產業強強聯手的代表。

 

5+2產業創新:運具升級智慧化

 

從產業創新與整合的角度來看,電動機車可提供智慧化的服務,整合資料產業、IOT產業、物流產業,加上政府目前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畫」,電動機車將有望成為台灣運具智慧化的前鋒,帶動新興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例如交通大數據分析、電車競速技術輸出、電車配件、電車車輛銷售與維修、能源服務等。同時智慧移動產業還能與不同的下游業態合作,聚集成數個巨大的經濟模式,包含快遞外送、共享經濟與低碳觀光遊憩。善用數位科技的移動革命已是世界趨勢,運具電動化結合3C產業與5G發展,兩大明星產業聯手,未來發展可期。

 

汽機車維修由黑轉綠:產業轉型帶動就業升級

 

電動機車產業除了能帶動整體產業的革新外,對就業市場也能產生正面的助益。2015年電動機車就業人口僅有100200人,到了2020年則成長到23002400人,整體產業發展迅速,未來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可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近年來願意投入汽機車維修行業的年輕一輩愈來愈少,不外乎是因為傳統汽機車維修具有「高危險、高汙染、高耗體力」的特性,導致產業人才招募不易。然而,透過電動機車產業引進科技化、智慧化的SOP,從前端製造到後端維修服務,整體工作環境與傳統維修業大不相同,符合新興人口的就業期待,也幫助青年就業轉型,從傳統黑手變成維修工程師,翻轉產業型態與就業想像。

 

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發展電動汽機車產業,歐盟各國在禁售燃油車的時程與提供補助上下足功夫。荷蘭、比利時、德國都將在2030年禁售或禁止燃油車上路;而英國、法國、西班牙也計畫在2040年前達成禁售目標,英國甚至將原訂時程提前,加快轉型步伐。在補助額度方面,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慕尼黑、法國、西班牙皆提供約新台幣2萬至3萬元不等的補助,英國甚至最高可達新台幣近6萬元。此外,比利時對電動機車增值稅減免15%、德國免課稅10年。上述政策在在顯示歐盟各國對電動機車發展的大力支持。

 

而在亞洲,韓國、印度、東南亞也都跟上這波趨勢。韓國環境部提供電動機車約新台幣6千到9千不等的補助,菲律賓則祭出貨物稅免除的政策手段。印度跟越南更是訂出了淘汰燃油車輛的目標,前者將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後者則將在2030年禁止燃油車進入河內市。印度和越南雖然產業發展離台灣還有一段距離,仍處在成長階段,但是他們的法規比台灣還要嚴格,基本上印度的法規甚至比台灣還要先進。

 

台灣政府應該參考全球各國,制定各類型的驅動因素,包含購車補助、賦稅減免、制定燃油車輛退場年限、限制高污染車輛的行駛區域與生產等等,提高民眾使用電動運具的誘因,扶持產業的發展。若台灣能抓住這一波機會,電動機車絕對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值得我們抱持高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