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Column

關鍵評論網 專欄

COP26四字箴言「碳、錢、車、樹」,全球運具電動化目標再成討論焦點

作者:

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上週在英國落幕,這篇文章將帶大家簡單回顧今年的氣候大會上,有哪些電動運具的重大議題!

大會主席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策略部前部長Alok Sharma,很早便公開宣告COP26希望達成的幾大目標及重要任務,包含:加速淘汰燃煤、減緩毀林速度、推廣電動車輛與鼓勵投資再生能源。英國首相強生更稱本屆COP的「四字箴言」是「碳、錢、車、樹」(Carbon、Cash、Car、Tree),期望在減排、氣候融資、汽車產業轉型與杜絕濫伐四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就在COP26議程的第二天,超過40國領袖簽署「格拉斯哥突破性進展議程」(Glasgow Breakthrough Agenda),並宣布在2030年以前,在世界各地提供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技術,創造20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全球主要經濟體包含美國、歐盟、英國、中國、印度、澳洲都加入其中,占世界經濟體規模達70%以上。其中又以綠電、電動車、綠鋼、氫能與永續農業為前五大重點領域。

運具淨零排放轉型宣言登場

而在交通運具方面,COP26在11月10日的大會中宣布,全球33個國家、11家汽車製造公司共同簽署了「加速轉型100%零排放汽貨車聲明」(Declara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to 100% Zero Emission Cars and Vans),包含主辦國英國、加拿大等24國預計在2040年前或更早停售化石燃料動力車輛;印度、土耳其等另外九個國家則承諾,將會大幅加速普及零排放車輛、加強國際合作。

相關報導指出,除了包含賓士、富豪汽車、福特汽車、通用汽車等車廠的連署外,包含AZ與Uber等商用車隊及共享運具平台,也加入承諾:未來將打造全面零碳排放的車隊。預料將進一步強化全球零碳排運具市場的成長動能。

遺憾的是,豐田、福斯汽車等龍頭大廠並未加入連署,仍在觀望整體市場對電動運具的接受程度。豐田汽車受訪表示:以目前全球基礎設施的狀況而言,能否支持全面轉型零排放汽車的不確定性還很高。顯見加速基礎設施布建對運具電動市場的重要性。

國際氣候研究權威機構氣候行動追踪(Climate Action Tracker,CAT)發布一份報告,彙整了格拉斯哥氣候大會進行以來的四項減排承諾,包含控制甲烷排放、加速淘汰燃煤、加速交通工具電動化以及減緩毀林速度。根據CAT分析,22個國家已簽署「加速轉型100%零排放汽貨車聲明」,預計2035年前主要汽車市場達到100%汽貨車達到淨零排放,2040年擴展到其他區域。這項聲明預計每年可減少約1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若德國、日本、美國等汽車製造大國願意加入,減碳量將可望再增加超過7倍。

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執行總監Martin Kaiser表示,「交通運輸是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我們的經濟模式停留在過去,依賴燃油汽車和卡車,我們將無法實現保持1.5度的目標。」

NGO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執行長克拉克森(Helen Clarkson)向那些沒有簽署聲明的國家與企業表示,「氣候不會等你慢吞吞地加入零排放汽車行列。現在是時候開離慢車道了,以免到時候錯過出口。」

主辦國英國帶頭向前衝

而主辦國英國早在COP26登場前,就搶先公布淨零碳排政策,在運具電動化方面更是推出「交通去碳計畫」,除了預計花費6億2千萬英鎊用於電動車的充電設施,也要求2021年年底開始,所有新建住宅及商業建築都必須設有智慧充電站。

事實上,英國的公共充電站數目也在過去兩年間成長了兩倍。而在淘汰燃油車的時程設定上,更可以看出英國對該議題的重視。不僅計畫2040年前逐步淘汰新的柴油和汽油重型貨車銷售、2035年淘汰重量從3.5噸到26噸的新製造汽柴油貨車車輛、2040年淘汰重量逾26噸的汽柴油貨車車輛,自2024年起,將每年要求製造商必須有一定比例為零排放車款。

為英國電動車政策背書的倡議團體之一Transport & Environment也強調明確的政策規劃非常重要,政府需要明確掌握整體政策進程,包含推估每年上路的電動車數量,規劃配套的充電站數量,以及訓練電動車製造與維修的專業人才。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民間團體,對於推廣電動車都有明確的目標與野心。

台灣的電動運具政策,仍然缺乏體系思維

早在今年10月,洪申翰委員就針對環保署補助燃油運具的政策提出質疑。不管是國際或環保署自行的研究都指出,電動機車比起燃油機車更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排放。然而環保署從2020年迄今已補助超過46萬輛燃油運具,明顯與國際運具政策的方向背道而馳。

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就表示,政府過去宣布2035、2040年禁售燃油機、汽車的政策,未實施就喊卡,反而讓移動性污染源機車滿街跑,政府應加速電動機車的發展,普及率提升就要維持相關補貼,且應讓油車比率逐漸降低,甚至不應補助鼓勵使用。

剛從COP26大會返國的立委洪申翰受訪指出:英國在COP26前夕宣布「交通去碳計畫」,計畫強調整合運輸管理、能源管理以及產業的跨部會治理,包括由交通部與商業、能源、產業策略部共同成立英國零排放車輛辦公室。除了設置燃油車淘汰目標、完善充電設施,更投入基礎建設資金及電池循環經濟的研究計畫。

委員進一步指出,交通去碳計畫是很好的參考對象,發展運具電動化也應該包含運輸管理與能源管理。台灣應該借鏡國際,將淨零碳排規劃視為生態系進行系統性的規劃,而非落於單點,會更有利於改變交通系統。

2022年政策在哪裡?環保署無視減碳目標

環保署面對外界對補助燃油機車的批評,明年打算以汰舊老舊燃油運具為補助標的。但此舉無疑是再走一次回頭路,最新的政策公布結果,環保署在政策上單獨恢復汰購補助,且相較於2019年的500元,大幅增加至2,000元,幾乎是史上最高補貼。

此舉被外界解讀為「變相助攻油車」,預料這將是燃油機車市場的大利多,因為不管是七期燃油機車、去年沒有賣完的六期燃油機車,甚至是二手機車的交易,在有高額補貼的情況下,只要有舊車就可以進行現金換購,令人擔心再次陷入減碳政策停滯的循環。再加上淘汰後的經費補貼,是用於公共運輸、新購燃油運具或電動運具,環保署卻不給出明確答案,再次顯現出主管機關怕事、缺乏通盤長遠政策規劃的能力與意願。

立委洪申翰再度批評,環保署機車補助政策不斷搖擺,最重要原因是主責單位交通部對於「運具電動化」始終沒有提出清晰的方向,導致其他部會的配套政策無從依據,交通部應該扛起責任,先訂定目標跟期程,各部會才能共同撐起一套堅定而具體的政策。

遺憾的是,COP26已經結束,台灣氣候變遷法的修法卻還在牛步不前,目前草案的內容並未看出能有效整合運具生態系的轉型方案,主責機關更是持續散落在不同的部會單位,未來的政策方向持續堪慮、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