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Column

關鍵評論網 專欄

落實氣候正義、達成永續目標 運具電動化刻不容緩

作者:

今年是台灣運具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一年。

燃油機車廠高舉油電平權這項偽論述的大旗,已經對運具電動化的進程造成實質的傷害。就在傳統車廠持續宣稱燃油機車為「環保機車」的當下;就在政策搖擺不定,回頭補貼燃油機車的同時;國際上卻早已確認共識:運具電動化將是落實氣候正義、達成永續目標的重要關鍵。

歐盟在今年5月推出歐洲綠色政綱,通過總計達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擘劃2050年碳中和的宏大願景。其中潔淨車輛推動上編列達200億歐元,並積極設定5年內增加200萬個充電樁的政策目標國際能源總署也在最新的2020年電動車輛展望報告中肯定,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也是有助於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重要選擇。迄今為止,已有17個國家宣布2050年將實現100%零排放的車輛目標。

 

面對運具電動化的堅定浪潮,台灣今年卻持續面臨來自傳統燃油機車廠的阻力與抗拒

一、政策搖擺不定:電動機車市場衰退

國際多數表態,認為應抓緊疫情後經濟振興、復甦的契機,加大綠色轉型力道。循環台灣基金會以《後疫情時代,以循環經濟打造韌性未來》為題,舉辦亞太循環經濟論壇,台大風險中心趙家緯博士提到,由於持續對化石燃料補貼、油價下跌減緩電動車市場發展,以及延後環境管制措施等三大因素,台灣環境並未因為疫情得到喘息的機會,1-5月用電量和用油量反較去年增加,主因就是來自電子業訂單增加和私人交通運具的使用上升。

在電動機車方面,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今年1~8月燃油機車較同期成長達6.2%,電動機車卻大幅衰退近3成,大開全球綠色運輸趨勢的倒車。究其根本原因,仍在於政府受迫傳統燃油機車廠的壓力,取消環保署電動機車新購補助的同時,更將高達數倍的經費用於補貼七期燃油機車的汰購,完全無視於環保署自身報告也承認,七期燃油機車的碳排放及污染量,仍以近30倍的差距遠高於電動機車,更使台灣成為全球唯一補助燃油機車的國家。

前開政策的搖擺不定,導致過去十年來累積的電動化浪潮面臨倒退。然而,無論是基於聯合國通過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又或是台灣自主遵守減碳所立下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都需要運具電動化的參與,才能如期兌現承諾,落實氣候正義、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二、《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明訂「2030新能源機車新售35%

隨著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在氣候危機外,尚有自然資源過度消耗、區域發展失衡等問題。2015年,聯合國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藉此引領包括政府、企業、公民團體等行動者未來15年間的決策、投資與行動方向,而後超過100個國家陸續提出該國落實永續發展目標之策略。

2019年,我國行政院正式提出「臺灣永續發展目標」,綜合國際趨勢、國內需求、專家建議與公民意見,確認提出18 項核心目標、143 項具體目標及336 項對應指標,作為我國推動永續發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這樣的目標並不只是中央的政策方針,也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視。新北市在智慧城市論壇中強調配合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台北市桃園市今年也先後發布自願檢視報告,顯見其對城市發展的深遠價值。

其中,「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中,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 20%,各政府部門皆有設定其減量責任的具體措施。其中與運輸部門相關的指標包含下列三項:

  1. 2030年全國公共運輸量較 2015 年成長20%以上
  2. 2030年公務車輛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3. 2030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 35%

2020年1月交通部發表《2020運輸政策白皮書》,不僅呼應前述永續目標,提出應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取代傳統燃油機車之使用,並透過獎勵或補助等形式,擴大電動汽機車的使用誘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且需營造友善電動汽機車使用環境,如:停車優惠、建置充電設施、租賃補助等,以拉大電動機車與傳統機車的使用優勢。


三、溫管法第二階段:運輸部門減碳,加強運具電動化

除永續發展目標之外,溫管法也是政府部門推動運具電動化的重要利器。

為了減緩全球暖化帶來的負面衝擊,聯合國大會在l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針對全球暖化危機進行協商,要求各國減少造成暖化的溫室氣體、設定減排目標,迄今已有195個國家締約加入,接受公約規則之約束,台灣多年來皆以NGO名義有意義參與締約國大會,並主動配合公約要求。

我國在201571日公布施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稱溫管法),成為少數將碳排減量目標入法的國家。溫法第4條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於第11條規定我國應訂出階段性管制目標,以作為政府各部門分配減量比例,定期檢討、修正之政策方針。

在運輸部門上,從近期發布的運輸部門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推動重點報告中可以發現,107年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總計達3,679萬公噸,佔全國比例12.4%,為第四大排放部門。其中公路運輸系統佔整體運輸部門排放佔比達95%,公路系統的各類運具中,前三名分別為小客車佔公路系統51%、大貨車次之佔公路系統18%、其三為機車佔公路系統的13%

第二期推動策略及措施規劃中,包含加強推廣電動/低碳運具,強化鼓勵使用電動機車、推廣電動大客車等具體措施,並協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營造有利使用電動運具的政策環境。該報告結語更再次強調,推動運具電動化具有顯著減碳效益,經由跨部會合作積極推動與落實(如電動小客車),持續鼓勵民眾汰換燃油運具為電動運具,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構綠色運具導向之友善使用環境。

整體來說,無論是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又或是第二階段運輸部門的減碳規劃,都再再認同綠色運輸、電動運具對永續發展及減碳目標的重要性,值得令人肯定。然而,目標願景雖令人期待,但若政府迫於燃油機車廠的壓力,持續陷落在“油電平權”的偽論述裡,台灣運具電動化的進程就只能不斷延宕,落實氣候正義、達成永續目標的理想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四、結語:籲請政府堅守「2030新售35%」目標

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提高再生能源比例,未來隨著再生能源比例漸高,電動運具的減碳效益與優勢只會越趨顯著。政府應重視《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中「2030年新能源機車佔新售機車35%」的設定,作為加速應對減碳、保持台灣產業全球競爭力的對策。

機車在台發展將近六十年,現今可結合原機車產業鏈的技術、台灣電子產業優勢,以及政府全力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台灣有絕對的優勢進行綠色交通轉型,從「機車王國」升級成為「電動機車王國」。目前各國政府為了推動運具電動化,紛紛提出禁售燃油車輛時間表、擬訂電動機車佔新售車輛比例、設定整體車口數目標等對策。身為機車王國的台灣,也該抓住電動化的全球浪潮,期以「2030新售35%」為目標,透過行政、立法部門的共同推廣,迎戰氣候危機、空污問題與產業轉型,促進台灣社會、乃至全球環境的共同永續發展。